第26部分(第1/4 頁)
字。今據補。
二九一頁九行殺國相射暠按:清河王傳雲文等劫相謝暠,章懷注云帝紀“謝”作“射”,蓋紀傳不同。
集解引惠棟說,謂三輔決錄雲漢末大鴻臚射鹹,本姓謝名服,天子以將軍出征,姓謝名服不祥,改之為射氏名鹹。案此謝氏至漢末時始改射,故吳時有射慈。
暠在桓帝初,不應先姓射氏,當從傳為正。又按:據清河王傳章懷注,則紀本作“射”,汲本﹑殿本作“謝”,殆後人據傳改也。
二九二頁一一行封帝弟*(顧)**'碩'*為平原王按:河閒王開傳作“帝兄都鄉侯碩”,孝崇叄�鹺蠹陀腫鰲暗鄣芷皆�跏�保�2掛�羈鄧擔�階鰲八丁閉呤牽�嗽蛐謂��螅��蟶���笠病W鰲暗鄣堋閉呤牽�傅畚�晃岷畛ぷ櫻�壞糜行忠病=窬莞摹�
二九三頁一0行沒入者免為庶民按:“民”當作“人”,此後人回改之鬥。
二九四頁二行公羊傳之文也按:集解引蘇輿說,謂公羊傳無此文,語見管子。
二九五頁五行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按:李慈銘謂據通鑑目錄甲子是朔,“甲子”下當脫一“朔”字。
二九五頁六行*(己)**'乙'*醜詔曰按:汲本﹑殿本作“己亥”,袁紀作“己丑”,通鑑作“乙丑”,校補謂當以通鑑為正。今據改。
二九六頁八行甲午葬順烈皇后按:李慈銘謂按通鑑目錄,三月癸亥朔,不得有甲午,若是甲子,則距崩十一日,太促,疑“甲”當作“庚”。
二九六頁一二行冬十一月辛巳按:汲本﹑殿本﹑集解本無“辛巳”二字。
二九七頁一四行秋七月庚辰日有食之按: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無日食,參閱續五行志六校記。
三0一頁一四行建武*(七)**'六'*年汲本作“十年”,校補謂據光武紀及續志,皆“六年”之誤。今據改。
三0二頁一行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叛沉家本謂按張奐傳及南匈奴傳“左”下奪“薁鞬”二字,“臺”下奪“耆”字。今據補。按:通鑑亦作“左薁鞬臺耆”,考異雲從張奐傳。
三0二頁一一行春正月己未按:“己未”當依袁宏紀作“癸未”,是年正月癸未朔,無己未。
三0四頁二行秋七月己巳按:當依續志作“乙巳”,詳五行志四校記。
三0六頁四行允字伯代按:據司徒盛允碑,允字伯世,此作“代”,章懷避唐諱改也。
三0七頁一四行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集解引惠棟說,謂考異雲事在五年,重出。按:校補謂案後五年十月,緄始由太常為車騎將軍,十一月,大破蠻於武陵,此為重出。度尚傳度自右校令擢為荊州刺史,亦在延熹五年,其討蠻同屬五年事,今載入三年紀,而五年紀無之,是為誤出。
三0九頁一四行乙丑恭陵東闕火按:錢大昕謂五行志作“恭北陵”,恭北陵者,順帝母李氏陵也。
三一0頁一一行以京師水旱疫病按:“京”原鬥“軍”,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一一頁六行京兆虎牙都尉宗謙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續志作“宋謙”。三一三頁二—三行秋七月辛卯趙王幹薨野王山上有死龍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襄楷傳七年六月十三日河內野王山上有龍死,長可數十丈,續志作六月壬子,此雲“七月”,似誤。
三一三頁一一行為周守藏*(吏)**'史'*據汲本﹑殿本改。
三一三頁一三行降為*(癭)**'廮'*陶王據殿本改。注同。按:廮字從廣嬰聲,鉅鹿有廮陶縣,見說文,作“癭”者誤。
三一四頁二行*'二月'*己酉南宮嘉德署黃龍見千秋萬歲殿火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按此上承正月丙申晦日食,則“己酉”上當脫“二月”二字,五行志亦云二月。今據補。按:錢氏又謂依此文似龍見一事,火災又一事。志於“黃龍”下無“見”字,“萬歲殿”下多“皆”字,則“黃龍”亦是殿名,與嘉德署同日火也。
三一四頁七行護羌校尉段熲擊罕姐羌按:殿本“罕”作“勒”,與段熲傳合。張森楷校勘記謂案西羌傳有罕羌,無罕姐羌,則“罕”字鬥也。又按:通鑑亦作“罕姐”,章屷校記據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雲“罕”作“勒”。
三一五頁一行*'六月'*丙辰緱氏地裂校補謂案續志乃六月丙辰也,紀文脫“六月”二字。且五月既書壬申於前,不應有丙辰也。今據補。
三一五頁二行桂陽胡蘭朱蓋等復反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