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3/4 頁)
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也。
注'三'孔子,闕里人也。禮記雲,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也。
注'四'安車,坐乘之車也。告歸謂休假歸也。
注'五'皤皤,白首貌也,音步河反。書曰:“皤皤良士。”華首謂白首也。
注'六'衎衎,和樂貌也。
注'七'孟子曰“金聲而玉振”也。
注'八'開門謂開一家之說。
今學者蓋少,遠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講,儒者競論浮麗,忘謇謇之忠,習諓諓之辭。'一'文吏則去法律而學詆欺,'二'銳錐刀之鋒,斷刑辟之重,德陋俗薄,以致苛刻。'三'昔孝文竇後性好黃老,而清靜之化流景武之閒。臣愚以為宜下明詔,博求幽隱,發揚巖穴,寵進儒雅,有如孝、宮者,徵詣公車,以俟聖上講習之期。公卿各舉明經及舊儒子孫,進其爵位,使纘其業。復召郡國書佐,使讀律令。如此,則延頸者日有所見,傾耳者月有所聞。伏願陛下推述先帝進業之道。'四'
注'一'諓諓,諂言也,音踐。前書曰“昔秦穆公說諓諓之言”也。
注'二'詆亦欺也。
注'三'左傳曰,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貽子產書曰:“今子相鄭,立謗政,鑄刑書,人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徵於書,錐刀之末,將盡爭之,鄭其敗乎!”杜預注云:
“錐刀喻小事也。”
注'四'周易曰:“君子進德修業。”
太后深納其言,是後屢舉方正、敦樸、仁賢之士。
準再遷御史中丞。永初之初,連年水旱災異,郡國多被飢困,準上疏曰:
臣聞傳曰:“飢而不損茲曰太,厥災水。”'一'春秋穀梁傳曰:“五穀不登,謂之大侵。大侵之禮,百官備而不制,'二'髃神禱而不祠。”'三'由是言之,調和陰陽,寔在儉節。朝廷雖勞心元元,事從省約,而在職之吏,尚未奉承。夫建化致理,由近及遠,故詩曰“京師翼翼,四方是則”。'四'今可先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諸官,實減無事之物,'五'五府調省中都官吏京師作者。'六'
如此,則化及四方,人勞省息。
注'一'洪範五行傳之文也。言下人饑饉,君上不能損減,謂之為太。太猶甚也。
注'二'官職備列,不造作也。
注'三'禱請而已,無祭祀也。
注'四'韓詩之文也。翼翼然,盛也。
注'五'前書百官表曰,少府掌山海池澤之稅,屬官有太官、考工、尚方、上林中十池監也。太官掌御膳飲食,考工主作器械,尚方主作刀□器物。□者,於池苑中以竹綿聯之為禁□也。實減謂實覆其數減之也。
注'六'五府謂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也。調,徵發也。省,減也。
中都官吏,在京師之官吏也。作謂營作者也。
伏見被災之郡,百姓凋殘,恐非賑給所能勝贍,雖有其名,終無其實。可依徵和元年故事,'一'遣使持節慰安。尤睏乏者,徙置荊、揚孰郡,既省轉運之費,且令百姓各安其所。今雖有西屯之役,宜先東州之急。'二'如遣使者與二千石隨事訊息,悉留富人守其舊土,轉尤貧者過所衣食,誠父母之計也。'三'願以臣言下公卿平議。
注'一'武帝徵和元年詔曰:“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桑,無乏武備而已。”
注'二'時先零羌斷隴道,大為寇害,遣車騎將車鄧騭、徵西校尉任尚討之,故曰“西屯役”也。東州謂冀、兗州,時又遣光祿大夫樊準、呂倉分冀兗二州廩貸流人也。
注'三'衣音於既反,食音□。
太后從之,悉以公田賦與貧人。即擢準與議郎呂倉並守光祿大夫,準使冀州,倉使兗州。準到部,開倉稟食,'一'慰安生業,流人鹹得蘇息。還,拜鉅鹿太守。時饑荒之餘,人庶流迸,家戶且盡,準課督農桑,廣施方略,儙年閒,谷粟豐賤數十倍。而趙、魏之郊數為羌所鈔暴,準外禦寇虜,內撫百姓,郡境以安。
注'一'稟,給。
五年,轉河內太守。時羌復屢入郡界,準輒將兵討逐,修理塢壁,'一'威名大行。視事三年,以疾徵,三轉為尚書令,明習故事,遂見任用。元初三年,代周暢為光祿勳。五年,卒於官。
注'一'說文曰:“塢,小障也。”
陰識字次伯,南陽新野人也,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孫修,自齊適楚,為陰大夫,因而氏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