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漢承堯後,自然不得為火德也。
注'八'左氏傳曰:“黃帝氏以雲紀,少昊氏以鳥紀。”是以少昊代黃帝也。河圖曰:“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意感,生白帝朱宣。”宋均注曰:“朱宣,少昊氏也。”
陛下通天然之明,建大聖之本,改元正歷,垂萬世則,'一'是以麟鳳百數,嘉瑞雜沓。'二'猶朝夕恪勤,遊情六蓺,研機綜微,靡不稽核。'三'若復留意廢學,以廣聖見,庶幾無所遺失矣。'四'
注'一'改元謂改建初九年為元和元年,正歷謂元和二年始用四分曆也。
注'二'雜沓言多也。章帝時,鳳皇見百三十九,騏麟五十二,白虎二十九,黃龍三十四,神雀、白燕等史官不可勝紀。見東觀記。
注'三'核,實也。
注'四'廢學謂左氏傳也。
書奏,帝嘉之,賜布五百匹,衣一襲,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一'與簡紙經傳各一通。'二'
注'一'公羊高作春秋傳,號曰公羊春秋。嚴彭祖、顏安樂俱受公羊春秋,故公羊有嚴、顏之學。見前書也。
注'二'竹簡及紙也。
逵母常有疾,帝欲加賜,以校書例多,特以錢二十萬,使潁陽侯馬防與之。謂防曰:“賈逵母病,此子無人事於外,'一'屢空則從孤竹之子於首陽山矣。”'二'
注'一'無人事謂不廣交通也。
注'二'屢,數也。空,乏也。史記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子也,隱於首陽山,卒餓死也。
逵數為帝言古文尚書與經傳爾雅詁訓相應,詔令撰歐陽、大小夏侯尚書古文同異。逵集為三卷,帝善之。復令撰齊、魯、韓詩與毛氏異同。並作周官解故。'一'
遷逵為恚�苛睢#Ф�О四輳�粟�釗甯餮「卟派��蘢笫稀⒐攘捍呵鎩⒐盼納惺欏⒚���墒撬木�煨杏謔饋=園蒎鈾�〉蘢蛹懊派��С送豕�桑���С�κ芤禱潑攀穡�д囈孕佬老勰窖傘�
注'一'轅固,齊人也,為齊詩;申公,魯人也,為魯詩;韓嬰為韓詩;毛萇為毛詩。故謂事之指意也。
注'二'北宮恚�苛鉅蝗耍�頗稀⒈憊��缺攘�偈����褐疽病�
注'三'千乘王伉,章帝子也。
和帝即位,永元三年,以逵為左中郎將。八年,復為侍中,領騎都尉。內備帷幄,兼領秘書近署,甚見信用。
逵薦東萊司馬均、陳國汝鬱,帝即徵之,並蒙優禮。均字少賓,安貧好學,隱居教授,不應辟命。信誠行乎州里,鄉人有所計爭,輒令祝少賓,'一'不直者終無敢言。位至侍中,以老病乞身,帝賜以大夫祿,歸鄉里。鬱字叔異,性仁孝,'二'及親歿,遂隱處山澤。後累遷為魯相,以德教化,百姓稱之,流人歸者八九千戶。
注'一'祝,詛也。東觀記曰:“爭曲直者,輒言‘敢祝少賓乎’?心不直者,終不敢祝也。”
注'二'東觀記曰:“鬱年五歲,母病不能食,鬱常抱持啼泣,亦不食。母憐之,強為飯。宗親共異之,因字曰‘異’也。”
逵所著經傳義詁及論難百餘萬言,又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學者宗之,後世稱為通儒。'一'然不修小節,當世以此頗譏焉,故不至大官。
永元十三年卒,時年七十二。朝廷愍惜,除兩子為太子舍人。
注'一'應劭風俗通義曰:“授先王之制,立當時之事,綱紀國體,原本要化,此通儒也。”
論曰:鄭、賈之學,行乎數百年中,遂為諸儒宗,亦徒有以焉爾。'一'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附會文致,最差貴顯。'二'世主以此論學,悲矣哉!'三'
注'一'言賈、鄭雖為儒宗,而不為帝所重,故曰“亦徒有以焉爾”。
注'二'賈逵附會文致,謂引左氏明漢為堯後也。
注'三'言時主不重經而重讖也。
張霸字伯饒,蜀郡成都人也。年數歲而知孝讓,雖出入飲食,自然合禮,鄉人號為“張曾子。”七歲通春秋,復欲進餘經,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饒為之”,故字曰“饒”焉。
注'一'饒猶益也。
後就長水校尉樊*(儵)**'鯈'*受嚴氏公羊春秋,遂博覽五經。諸生孫林、劉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其傍,以就學焉。
舉孝廉光祿主事,稍遷,'一'永元中為會稽太守,表用郡人處士顧奉、公孫松等。奉後為潁川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