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注'二'並見本傳。
贊曰:顯宗丕承,業業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勝。'一'備章朝物,省薄墳陵。
'二'永懷廢典,下身遵道。'三'登臺觀雲,臨雍拜老。懋惟帝績,增光文考。'四'
注'一'危心言常危懼。奸勝猶勝奸佞。
注'二'朝物謂朝儀文物也。
注'三'廢典謂明堂、辟雍之禮,歷漢不行。下身謂進爵授綏之類。
注'四'懋,勉也。書曰:“惟我文考,光於四海。”
校勘記
九六頁三行及流人無名數按:刊誤謂案他處詔書皆上有“脫無名數”,則雲“及流人”云云,此無,故不當有“及”字,三年詔亦無,可互證。
九七頁一二行主穿壙填塞事也汲本、殿本“塞”作“墓”。按:疑當依前書如淳注作“瘞”。
九八頁三行*(有)*一月一更據刊誤刪。
九八頁五行蘭州按:“蘭”原誤“闌”,徑依集解本改正。
九八頁一四行次*(作)*司寇*'作'*據殿本、集解本改。
一00頁三行*(其)*班時令據刊誤刪。
一00頁四行望元氣按:洪頤軒讀書叢錄謂“元氣”當是“雲氣”之鬥,祭祀志雲“升露臺以望雲物”,雲物即雲氣也。李慈銘謂洪說是。“雲”古文作“雲”,與“元”字易亂。下贊雲“登臺觀雲”,可知範書此紀正作“雲”字。
一00頁七行立辟雍按:“闢”原鬥“璧”,徑改正。
一00頁一一行*(二)*千石已下至小吏冠一梁據刊誤刪。
一00頁一三行冕以三十升布漆而為之按:殿本、集解本“漆”作“染”。
一0一頁三行前三幅按:殿本、集解本“三”作“二”。
一0一頁五行以青彩飾之按:殿本、集解本“彩”作“絲”。
一0一頁六行黑帝*(汁)**'睰'*光紀據汲本、殿本改。
一0二頁一行明帝自謂無*'成康之質'*據刊誤補。
一0二頁六行儀禮*(曰)*大射之禮據刊誤刪。
一0三頁六行老人知天地之事者按:刊誤謂知天地人三才,故謂之三老,此“之”字應作“人”。
一0三頁九行扶*(玉)**'王'*杖據集解引惠棟說改。
一0四頁一六行□皆*(二)**'三'*尺據殿本改,與續志合。
一0六頁一0行尚書琁機鈐按:汲本、殿本“機”作“璣”,下同。
一0七頁二行春秋感精符曰按:下所引乃宋均注語,合有一“注”字。
一一一頁一行*(武)**'昭'*帝拜範明友為度遼將軍據殿本考證引何焯說改。按:
通鑑注引亦作“昭帝”。
一一一頁九行春秋圖讖所為至譴刊誤謂案文“為”當作“謂”。今按:謂為古字通作,汲本作“謂”。
一一一頁一二行微子所嘆按:集解引沉濤說,謂“微子”當作“微管”,六朝人每以管仲為微管。
一一一頁一五行天道得正按:殿本“天”作“人”。
一一一頁一五行日明則道正按:殿本“道正”作“政理”。
一一二頁八行明王不聽按:殿本“王”作“主”,與今本管子合。
一一三頁八行五穀黍稷麥麻□也按:校補謂殿本“□”作“豆”,與周禮原注合。
一一四頁一一行成帝陽嘉中所作也按:成帝年號有“陽朔”,有“鴻嘉”,無“陽嘉”,注必有誤。
一一六頁一四行厥土惟黑壤按:殿本作“厥土惟壤”,無“黑”字,與書禹貢合。
一一七頁九行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按:是年十月甲辰朔,不得有“壬辰”。續五行志作“甲辰晦”,亦非。今查是年九、十、十一等月皆無日食,參閱續五行志六校記。
一一八頁八行完城旦至司寇五匹按:張森楷校勘記謂監本“寇”下有“作”字,下十八年同。
一一九頁八行郎從官*'視事'*二十歲已上據刊誤補。
一二0頁八行取其地置宜禾都尉按:汲本、殿本“取”作“即”。
一二0頁八行今伊州*(細)**'納'*職縣姚範謂“細”為“納”字之鬥。按:姚說是,各本皆未正,今據改。
一二一頁五行甘露降於甘陵按:惠棟補註引通鑑考異,謂“甘陵”當作“原陵”。
一二一頁一三行中二千石二千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