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乃破。”
注'二'尚書曰:“罔不明德慎罰,亦克用勸。”孔安國注云“慎刑罰,亦能用勸善”也。
注'三'太公金匱曰:“黃帝居人上,惴惴若臨深淵;舜居人上,矜矜如履薄冰;
禹居人上,慄慄如不滿日。敬勝怠則吉,義勝欲則昌,日慎一日,壽終無殃。”
注'四'續漢志曰:“大鴻臚,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諸王入朝及拜諸侯封者。”
趣音促。
注'五'史記太史公曰:“武王、成、康所封數百,而同姓五十,地不過百里。”
注'六'易屯卦震下坎上,震為雷,初九曰“利建侯”,又曰“震驚百里”,故封諸侯地方百里,以法雷也。
注'七'前書曰:“謁者,秦官,掌賓贊受事,員七十人,秩比六百石。”中興但三十人。蔡質*'漢'*典職儀曰:“皆選儀容端正,任奉使者。”前書曰:“諸侯王,金璽盭綬。列侯,金印紫綬。”盭音戾,草名也。似艾,可染綠,因以名綬也。
注'八'藩,屏也。言建諸侯所以為國之藩蔽也。詩大雅曰:“四國於藩。”
壬午,更始復漢將軍鄧曄、輔漢將軍於匡降,皆復爵位。
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洛陽,立郊兆於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一'
注'一'漢禮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後有寢。終則制廟以象朝,後製寢以象寢。光武都洛陽,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為一廟,藏十一帝主於其中。元帝次當第八,光武第九,故立元帝為祖廟,後遵而不改。”續漢志曰:“立社稷於洛陽,在宗廟之右,皆方□,四面及中各依方色,無屋,有牆門而已。”白虎通曰:“天子之□方五丈,諸侯之□半天子之□。社者,土也,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者,五穀之長,得陰陽中和之氣,故祭之也。”
續漢書曰:“制郊兆於洛陽城南七里,為□,八陛,中又為重□,天地位皆在□上。其外□上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赤帝位在丙巳,黃帝位在丁未,白帝位在庚申,黑帝位在壬亥。其外為壝,重營皆紫,以象紫宮。營有通道以為門,日月在營內南道,日在東,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外營、中營凡千五百一十四神,高皇帝配食焉。北郊在洛陽城北四里,方□,四陛。地只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面,皆在□上;地理髃後從食,皆在□下;中嶽在末;四嶽各依其方,淮、海俱在東,河在西,濟在北,江在南,餘山川各如其方。”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幟尚赤,服色於是乃正。
是月,赤眉焚西京宮室,發掘園陵,'一'寇掠關中。大司徒鄧禹入長安,遣府掾奉十一帝神主,納於高廟。'二'
注'一'園謂塋域,陵謂山墳。
注'二'漢官儀曰:“司徒府掾屬三十一人,秩千石。”十一帝謂高祖至平帝。神主,以木為之,方尺二寸,穿中央,達四方。天子主長尺二寸,諸侯主長一尺,虞主用桑。練主用慄。恚Ш昃珊閡竊唬骸耙言幔�罩鰨��競��孛硤�抑形鞅誑倉校�サ亓�咭淮紓�澇蛄⒅饔誑蠶隆!�
真定王楊、臨邑侯讓謀反,'一'遣前將軍耿純誅之。
注'一'楊,景帝七代孫。讓即楊弟。
二月己酉,幸修武。'一'
注'一'縣名,屬河內郡,本殷之寧邑。韓詩外傳曰:“武王伐紂,勒兵於寧,改曰修武。”今懷州縣也。
大司空王梁免。壬子,以太中大夫宋弘為大司空。
遣驃騎大將軍景丹率徵虜將軍祭遵等二將軍擊弘農賊,破之,因遣祭遵圍蠻中賊張滿。'一'
注'一'蠻中,聚名,故戎蠻子國,在今汝州西南,俗謂之麻城。
漁陽太守彭寵反,攻幽州牧朱浮於薊。
延岑自稱武安王於漢中。
辛卯,至自修武。
三月乙未,大赦天下,詔曰:“頃獄多冤人,用刑深刻,朕甚愍之。孔子云:‘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一'其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議省刑法。”
注'一'論語之文。
遣執金吾賈復率二將軍擊更始郾王尹遵,破降之。'一'
注'一'“遵”或作“尊”。
驍騎將軍劉植擊密賊,戰歿。'一'
注'一'密,縣,屬河南郡,今洛州縣。
遣虎牙大將軍蓋延率四將軍伐劉永。夏四月,圍永於睢陽。更始將蘇茂殺淮陽太守潘蹇而附劉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