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邳彤亦舉郡降。'一六'又昌城人劉植,宋子人耿純,'一七'各率宗親子弟,據其縣邑,以奉光武。於是北降下曲陽,'一八'觽稍合,樂附者至有數萬人。
注'一'縣名,屬涿郡,今幽州縣也。本字從“契”從“邑”,見說文。
注'二'說文曰:“檄,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謂之檄,以徵召也。”又曰:“以財有所求曰購。”魏武奏事曰:“若有急,即插以雞羽,謂之羽檄。”
注'三'廣陽王名嘉,武帝五代孫。
注'四'趣,急也,讀曰促。
注'五'縣名,屬安平國,在饒河之陽,故城在今瀛州饒陽縣東北。
注'六'客館也。傳音知戀反,下同。
注'七'椎音直追反。
注'八'紿,言欺誑也,音殆。
注'九'蒙,冒也。
注'一0'山海經雲:“太戲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縣東,流經定州深澤縣東南,即光武所度處,今俗猶謂之危度口。臣賢案:呼沱河舊在饒陽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饒河故瀆決,令北注新溝水,所以今在饒陽縣北。
注'一一'續漢書曰:“時冰滑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
注'一二'下博,縣,屬信都國。在博水之下,故曰下博。故城在今冀州下博縣南。
注'一三'老父蓋神人也,今下博縣西猶有祠堂。
注'一四'信都郡,今冀州也。
注'一五'堂陽及貰並屬鉅鹿郡。堂陽在堂水之陽,今冀州縣,故城在今冀州鹿城縣西南。貰音時夜反。
注'一六'東觀記曰:“王莽分鉅鹿為和*(戎)**'成'*郡。”卒正,職如太守。
注'一七'昌城,縣,屬信都國,故城在今冀州西北。宋子,縣,屬鉅鹿郡,故城在今趙州平棘縣北。
注'一八'縣名,屬鉅鹿郡。常山郡有上曲陽,故此言下。
復北擊中山,'一'拔盧奴。'二'所過發奔命兵,'三'移檄邊部,共擊邯鄲,郡縣還復響應。南擊新市﹑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四'因入趙界。
注'一'中山,國,一名中人亭,故城在今定州唐縣東北。張曜中山記曰:“城中有山,故曰中山。”
注'二'縣名,屬中山國,故城在今定州安喜縣。水經注曰:“縣有黑水故池,水黑曰盧,不流曰奴,因以為名。”
注'三'前書音義曰:“舊時郡國皆有材官﹑騎士,若有急難,權取驍勇者聞命奔赴,故謂之‘奔命’。”
注'四'新市,縣,屬鉅鹿郡,故城在今恆州東北。元氏﹑房子,屬常山郡,並今趙州縣也。防與房古字通用。
時王郎大將李育屯柏人,'一'漢兵不知而進,前部偏將朱浮﹑鄧禹為育所破,亡失輜重。光武在後聞之,收浮﹑禹散卒,與育戰於郭門,大破之,盡得其所獲。育還保城,攻之不下,於是引兵拔廣阿。'二'會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三'各遣其將吳漢﹑寇恂等將突騎來助擊王郎,'四'更始亦遣尚書僕射謝躬討郎,'五'光武因大饗士卒,遂東圍鉅鹿。王郎守將王饒堅守,月餘不下。
郎遣將倪宏﹑劉奉'六'率數萬人救鉅鹿,光武逆戰於南□,'七'斬首數千級。
四月,進圍邯鄲,連戰破之。五月甲辰,拔其城,誅王郎。收文書,得吏人與郎交關謗毀者數千章。光武不省,會諸將軍燒之,曰:“令反側子自安。”'八'
注'一'縣名,屬趙國,今邢州縣,故城在縣之西北。
注'二'縣名,屬鉅鹿郡,故城在今趙州象城縣西北。
注'三'上谷,郡,故城在今媯州懷戎縣。漁陽,郡,在漁水之陽,今幽州縣。
注'四'突騎,言能衝突軍陣。
注'五'漢官儀曰:“尚書四員,武帝置,成帝加一為五。有*'常'*侍曹尚書,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尚書,主刺史﹑二千石事;戶曹尚書,主人庶上書事;主客尚書,主外國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書,主斷獄事。僕射,秦官也。僕,主也。古者重武事,每官必有主射以督課之。”謝躬為尚書僕射。
注'六'倪音五兮反。
注'七'縣名,屬鉅鹿郡,故城在今邢州柏人縣東北。左傳齊國夏伐晉取欒,即其地也。其後南徙,故加“南”。今俗謂之倫城,聲之轉也。□音力全反。
注'八'反側,不安也。詩國風曰:“展轉反側。”
更始遣侍御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