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部分(第1/4 頁)
注'二0'左傳文十二年秦侵晉及瑕,杜預曰猗氏縣東北有瑕城。
注'二一'尚書祖乙徙耿。左傳閔元年晉滅耿,杜預曰縣東南有耿鄉。博物記曰有耿城。
注'二二'左傳僖二年,晉荀息曰“冀為不道”,杜預曰國,在縣東北。史記蘇代說燕王曰“下南陽,封冀。”
注'二三'博物記曰縣治涑之川。史記曰伐韓到幹河。郭璞曰:“縣東北有幹河口,但有故溝處,無覆水。”左傳曰僖三十一年“晉搜清原”,杜預曰在縣北。
注'二四'曲沃在縣東北數里,與晉相去六七百里。見毛詩譜注。
注'二五'左傳曰“改搜於董”,“董澤之蒲”。
注'二六'縣西五十里。左傳曰宣十五年“晉侯治兵於稷”。
注'二七'左傳呂相絕秦,曰“伐我涑川”。
注'二八'縣西有絳邑城,杜預曰故絳也。
注'二九'左傳隱五年曲沃伐翼,杜預曰在縣東八十里。
注'三0'史記曰周穆王封造父趙城,徐廣曰在永安。博物記曰有呂鄉,呂甥邑也。
注'三一'杜預曰縣東北有彘城。
注'三二'爾雅曰:“西南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左傳曰閔元年晉滅霍,杜預曰“縣東北有霍大山”。史記曰原過受神人書,稱“餘霍大山山陽侯天吏也”。
又蜚廉于山得石旘,仍葬也。
注'三三'地道記曰:“左傳文十三年‘詹嘉處瑕’,在縣東北。”
注'三四'史記曰:“魏武侯二年,城王垣。”博物記曰:“山在東,狀如垣。”
注'三五'左傳襄元年晉討宋五大夫,寘諸瓠丘,杜預曰縣東南有壺丘亭。
注'三六'博物記曰:“縣東九十里有郫邵之阨,賈季迎公子樂於陳,趙孟殺諸郫邵。”
注'三七'晉地道記曰晉武公*'自'*曲沃徙此。
注'三八'左傳曰“二屈”,杜預曰“二”當為“北”。傳曰“屈產之乘”,有駿馬。
注'三九'禹貢曰:“壺口治梁及岐。”
注'四0'左傳僖八年晉敗狄於採桑,杜預曰縣西南有采桑津。
注'四一'左傳曰晉文公居蒲城,杜預曰今蒲子縣。
注'四二'前志曰在縣西南。
注'四三'史記曰,趙﹑韓﹑魏分晉,封晉端氏。
Ua**弘農郡***
武帝置。其二縣,建武十五年屬。雒陽西南四百五十里。*九城,戶四萬六千八百一十五,口十九萬九千一百一十三。 Ub**弘農**故秦函谷關,'一'燭水出。'二'有枯樅山。'三'有桃丘聚,故桃林。'四'有務鄉。'五'有曹陽亭。'六'**陝**'七'本□仲國。'八'有焦城。'九'有陝陌。'一0'**黽池**谷水出。'一一'有二崤。**新安**螕水出。'一二'**宜陽**'一三'**陸渾**西有□略地。'一四'**盧氏**有熊耳山,'一五'伊水﹑清水出。'一六'**湖**故屬京兆。'一七'有閺鄉。'一八'**華陰**故屬京兆。'一九'有太華山。'二0'
注'一'左傳曰“□公敗戎於桑田”,杜預曰在縣東北桑田亭。
注'二'前志出*(衡)**'衙'**(山)*嶺下谷。
注'三'本傳赤眉立盆子於鄭北,古今注曰在此山下。
注'四'左傳曰守桃林之塞,博物記曰在湖縣休與之山。
注'五'赤眉破李松處。
注'六'史記曰,章邯殺周章於曹陽,晉灼曰縣東十三里。又獻帝東歸敗處,曹公改曰好陽。
注'七'史記曰:“自陝以西,邵公主之;自陝以東,周公主之。”
注'八'杜預曰□都上陽,在縣東*'南'*。有□城。
注'九'故焦國,史記曰武王封神農之後於焦。
注'一0'博物記:“二伯所分。”
注'一一'前志曰出谷陽穀。
注'一二'博物記曰:“西漢水出新安入雒。”又有孝水,見潘岳西征賦。
注'一三'有金門山,山竹為律管。
注'一四'左傳僖十五年晉侯賂秦,東盡□略,杜預曰從河曲南行,而東盡故□。
注'一五'山海經曰:“其上多漆,其上多殨。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於賄,其中多美玉,多人魚。”
注'一六'晉地道記:“伊東北入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