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第2/2 頁)
傳注作“央”,與下“靈殳四方”睰韻。
三六七三頁四行慎爾周伏按:前書注“周”作“固”。
三六七三頁七行乘輿黃赤綬四採集解引惠棟說,謂“四”當依董巴輿服志作“五”。
今按:北堂書鈔服飾部及宋本御覽六百八十二引董志並作“四”,惟初學記二十六引董志作“五”。下雲“黃赤縹紺”,明只四採,不當作“五”。
三六七三頁七行黃赤*(紺)*縹*'紺'*集解引惠棟說,謂“紺縹”當從董志作“縹紺”。今據以乙正。
三六七三頁七行長*'二'*丈九尺九寸集解引惠棟說,謂“丈”上當從三禮圖增“二”字。今據補。按:北堂書鈔、初學記及御覽引董志,並作“長二丈九尺”。
三六七三頁一五行*(旻)**'昊'*天之命據汲本、殿本改。按:北堂書鈔服飾部引晉陽秋亦作“旻”,王石華校改“旻”為“昊”。
三六七四頁一行長二丈一尺三百首集解引惠棟說,謂董志“一”作“八”,博物志仍作“一”。今按:北堂書鈔服飾部引應劭漢官作“長二丈一尺”。
三六七四頁八行紫綬名緺綬*'緺'*音瓜據汲本補。按:汲本脫“綬”字,殿本“綬”下脫“緺”字。
三六七四頁八行綟字亦*(盩)**'盭'*據汲本改。按:“亦”下當脫“作”字。
三六七四頁一四行古佩璲也集解引惠棟說,謂“璲”北宋本作“搖�薄=癜矗河�懶�侔聳����疽嘧鰲耙‘”。
三六七四頁一四行佩綬相迎受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董志“綬”作“搖�薄�
三六七四頁一五行縌綬之閒得施玉環鐍雲集解引惠棟說,謂“鐍”北宋本作“玦”。
今按:御覽六百八十二引董志亦作“玦”。
三六七五頁六行黃綬*'一採'*淳黃圭*(一採)*長丈五尺六十首集解引惠棟說,謂董巴輿服志曰“皆黃綬,一採,淳黃圭,長一丈五尺,六十首”,崔豹古今注同。今據以乙正。
三六七五頁八行百石青紺*(綸)**'綬'*據集解引惠棟說改。按:惠雲“綬”鬥“綸”,當從董巴輿服志改。
三六七五頁八行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集解引惠棟說,謂“長”上脫“圭”字,當從董巴輿服志增。今據補。
三六七五頁一0行青黃去*(綠)**'緣'*據殿本改。按:集解引惠棟說,謂漢官儀“去緣”作“赤彩”。
三六七五頁一0行長二丈一尺按:汲本作“長一丈二尺”,殿本作“長二丈二尺”。
惠棟雲北宋本作“二丈一尺”。
三六七五頁一一行長丈八尺集解引惠棟說,謂漢官儀作“二丈八尺”。今按:孫星衍校漢官儀雲“二”當作“一”。
三六七五頁一一行黑綬羽青地集解引惠棟說,謂漢官儀作“黑綬白羽青地”。今按:孫校雲“白”字當衍。
三六七六頁六行其丞尉秩二百石按:集解引惠棟說,謂北宋本“二”作“三”。
三六七六頁一一行簪以檋瑁為敗�矗杭�庖�荻八擔�健皵‘”一作“揥”,又作“摘”。錢大昕謂敗�磽W字。
三六七六頁一五行一爵九華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一爵”當依徐廣輿服雜誌作“八爵”,三禮圖引作“一爵”,訛。
三六七七頁八行助蠶者縹絹上下皆深衣制緣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縹”一作“青”。
三六七七頁一五行又復中重按:集解引黃山說,謂明紀永平十二年詔雲“有司其申明科禁”,和紀永元十一年詔雲“但且申明憲綱”,凡詔書遵用舊章,未有不言申者。易稱“重巽以申命”,荀子富國篇“爵服慶賞,以申重之”,王霸篇“案申重之,以貴賤殺生”。
“中”當即“申”形近之訛。
三六七八頁一行垂旬始以為襂集解引惠棟說,謂“襂”當作“幓”。今按:史記司馬相如傳作“幓”。
三六七八頁三行各有秩品集解引惠棟說,謂“秩”北宋本作“科”。
三六七八頁六行絳緣領袖中衣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袖”下脫“為”字。
三六七八頁六行絳藳憊按:集解引惠棟說,謂下脫“示赤心”三字。
全書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