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遠上好些英里。
2
帕格山碰巧還遮住了另一塊地方,一塊帕格鎮歷來認為屬於自己的地方。這就是斯維特拉夫大宅,一幢安妮女王時代的優雅建築,漆成蜜金色,被大片林園和田地環抱。它處於帕格鎮和亞維爾市中間,屬於小鎮轄地。
房子在貴族之家斯維特拉夫幾代人之間平平安安地傳承了近兩百年,直到二十世紀初家族的最後一個繼承人去世。斯維特拉夫家與帕格鎮悠久的淵源,就只剩下了聖彌格爾及眾聖徒教堂墓園裡最宏偉的一座墳墓,以及當地史料和建築上偶爾可見的紋章圖樣和姓名縮寫,就像早已滅絕的生物留下的足跡和糞化石一樣。
最後一個斯維特拉夫去世以後,大宅幾易其主,轉手之快令人心慌。帕格鎮人總在擔心哪天會有地產商來買下大宅,毀了大家鍾愛的這一標誌性建築。到了五十年代,一個叫奧布里·弗雷的男子買下了這塊地方。人們很快知道弗雷家財萬貫,是在城裡神秘發家的。他有四個孩子,還有一顆渴望永久定居的心。等到傳言風起,說弗雷其實是斯維特拉夫家的旁系後裔時,鎮上人們對他的讚許更是驟然達到了令人目眩的高度。不用說,他已經是半個本地人了,自然會效忠於帕格鎮,而非亞維爾市。帕格鎮上了年紀的人們都認為奧布里·弗雷的到來意味著一個福佑時代的迴歸。他會像之前的祖先們一樣,成為對小鎮慷慨相救的朋友,在每一條鵝卵石街道上灑下恩澤與魔力。
霍華德·莫里森還記得母親一陣風般衝進霍普街他家的小廚房,帶來奧布里受邀出任本地花展裁判的訊息。母親種的紅花菜豆已經蟬聯三屆最佳蔬菜獎了,她真心渴望從她眼中代表舊時代浪漫的男子手裡接過那隻鍍銀玫瑰碗!
3
然而在這個關頭,如本地傳說中的情形一般,平地忽起黑雲,一位邪惡仙子即將登場。
斯維特拉夫大宅終於易入如此令人放心的人手中,帕格鎮為之歡欣鼓舞,正當此時,亞維爾市卻在南邊大張旗鼓地建設公造住宅。帕格鎮的人們不安地得知,新的街道正在蠶食著城市與小鎮間的土地。
人人都清楚戰後廉價住宅的需求大大增長,可是小鎮此刻正為奧布里·弗雷的到來而歡欣,未免懷疑起亞維爾市的用心,一時之間議論紛紛。曾經確保帕格鎮自成一體的天然壁壘——河流和山峰——在瘋狂擴張的紅磚房屋面前步步後退。亞維爾窮盡了每一寸領地來興建這些住宅,終於在帕格鎮教區的北界停下步伐。
小鎮居民這才舒了一口氣,然而很快就發現自己高興得太早。坎特米爾小區剛一建成,就被判定遠遠不夠滿足人口需求,於是那座城市又投資買地,意欲進一步拓寬領地。
在這個關頭,奧布里·弗雷(對帕格鎮居民而言他仍是神話,而非凡人)做出了一個引發之後六十年積怨的決定。
緊鄰新建小區的是若干雜木叢生的林地,沒什麼用處,他便將它們高價賣給了亞維爾市政廳,換來的錢則用來修復斯維特拉夫大宅客廳裡彎翹的鑲板。
帕格鎮人出離了憤怒。斯維特拉夫大宅的叢地原本是抵禦城市蠶食的要塞,如今教區古已有之的天然屏障卻要為貪得無厭的亞維爾人讓路。教區議會會廳爭吵不休的討論、投向報紙和亞維爾市議會怨氣沸騰的公開信、對當局者個人的忠告進諫——凡此種種,都沒能逆轉局勢。
地方政府廉租房重張旗鼓,只有一點不同。第一批小區修建完畢之後的短短間歇裡,市政廳發現還能降低修建成本。於是第二波興建浪潮的產物不再是紅磚房,而是鋼筋混凝土小屋。這片小區被當地人沿用所佔土地之名,稱作“叢地”,低劣的建築材料和樣式令其與坎特米爾小區界線分明。
到六十年代後期,叢地的鋼筋混凝土小區已經開始牆壁開裂、鑲板彎翹了。就在其中一幢裡,巴里·菲爾布拉澤出生了。
4
儘管亞維爾市政廳信誓旦旦,說新小區的維護全由他們負責,但就如怒氣沖天的小鎮居民一開始就預言的一樣,帕格鎮還是很快就收到了新的賬單。雖說叢地多數公共服務和房屋保養都由亞維爾市政廳負責,但市政廳還是高高在上地將部分事務指派給了教區:人行道、照明、公共座椅以及公共汽車候車亭和公共活動場地的維護。
連線帕格鎮和亞維爾的橋上佈滿了塗鴉畫,叢地的候車亭全被損壞,叢地少年在遊樂場把啤酒瓶丟得滿地都是,還扔石塊砸路燈。有一條人行小道原本是遊人和散步者的最愛,現在卻淪為叢地少年時髦的聚會之所,不僅是聚會,霍華德·莫里森的母親幽幽地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