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1/4 頁)
這時候,姚凱卻是盯著自己的筆記本,手中的鋼筆在筆記本上寫著什麼。彷彿是在很認真的記錄會議一樣。
劉鎮東隨即開口道:“同志們,這是姚市長上任之後,我市召開的第一次市委常委會議。相信,大家都已經相互認識。我就話不多說了。我們先進入第一個議題,關於臨江新區,保稅區設定的問題。”
渝州市,早在十幾年之前,就曾經申請設立過一個保稅區,所有的政策和優惠措施都完全享受國內同等保稅區的待遇。可是,一直以來,保稅區內的優惠政策,並沒有如預期的目的一樣,給渝州市的保稅區帶來相對應的收益。相比直津市保稅區現在的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渝州市這邊的保稅區明顯要差了一截。
直津市保稅區,自從設立一來,到現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裡,每年的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速度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世界500強企業裡面,有一百三十二家在直津保稅區設立有分部甚至是華國總部。
劉鎮東接著道:“我市的保稅區,自從設立十二年以來,成績並不突出,如今,臨江新區的規劃得到了政務院的批准,如何發展臨江新區,如果帶動整個渝州,乃至是整個西南部的經濟發展,我個人認為,臨江新區保稅區的設立尤為必要。今天,我們開常委會的目的,就是要統一思想,全市團結一致。行動起來,爭取拿到這個專案。”
說這番話的時候,劉鎮東的氣勢為之一震,這種強勢,完全是建立在劉鎮東一手掌控渝州市常委會的基礎上,在劉鎮東的字典裡,自己要辦的事情,在渝州,就沒有辦不成的,自己要提拔的幹部,就沒有不能提拔的,全市所有幹部的提拔任免,都必須要先得到劉鎮東的認可,否則,想都別想,就算是中央來的人,劉鎮東如果不願意,也不會給什麼面子。或許,正是這樣的飛揚跋扈,才促成了中央決定派遣姚凱過來。
“劉書記,我市已經設立了一個保稅區了。佔地面積到現在在十萬平凡公里以上,可以說是目前國內最大,功能最為齊全的保稅區,現在,再次設立保稅區,會不會對原有的保稅區有影響,會不會出現重複建設的問題。”旁邊,一箇中年人隨即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見。
姚凱聽到這裡,抬起頭看了一下,這個人叫趙衛軍,是劉鎮東堂妹夫的親哥哥,可劉家可以說也能夠扯得上一些關係。
趙衛東之所以敢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的存在,這才無所顧忌。
趙衛東的話語,卻是讓劉鎮東的眉頭皺了起來,這完全超乎了劉鎮東的預料,原本,劉鎮東還以為應該是姚凱或是沈然,或者是一直和自己不太對路的曾興權提出反對意見。
而且,這事情,事實上應該是歸納為市政府的事情,就是反對,也應該是姚凱這個市長或者是沈然這個常務副市長才是,劉鎮東萬萬沒有想到會是自己的親戚。
愣了一下,劉鎮東的臉色陰沉下來,轉瞬即逝,隨即笑著望向趙衛軍道:“衛軍同志這邊有什麼不同的意見麼?”
趙衛軍看了劉鎮東一眼,作為和劉鎮東比較親密的人,劉鎮東各方面的情況。趙衛軍都知道一些,自從這姚凱來到渝州市之後,趙衛軍就發現,劉鎮東的情緒就逐漸發生變化了。
趙衛軍心中沉思了一下,隨即道:“劉書記,我的意思是,既然渝州保稅區已經存在了這麼多年,我們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向上面申請一下,將保稅區和臨江新區合併起來,形成集團化的優勢,這樣。不是兩全其美麼?“
“荒唐,趙副市長,我怎麼感覺你的思想覺悟和大局觀是越來越不清楚了。臨江新區和渝州保稅區,雖然都在大江沿線,可是,當年設立保稅區的時候,渝州保稅區的船舶噸位侷限在五千噸。而且,現在渝州保稅區周圍已經變成了城市了。而臨江新區,卻是因為三峽工程,可以允許萬噸級輪船進入。這就是差距啊,這兩個區之間相隔十幾公里。完全就沒有合併的可能啊。”說著,劉鎮東卻是不再理會趙衛軍。轉頭看著其他常委道:“各位,對於申請保稅區的事情,還有什麼意見沒有?”
話音落下,市紀委書記曾興權就開口道:“我是搞紀委工作的,一輩子都在紀委戰線上面,對於經濟發展的事情,我是門外漢,不甚瞭解,不過,我覺得趙副市長說的很正確,目前的條件下。渝州地區,還是隻保持一個保稅區為好,免得我們兩個保稅區都沒有發展好。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連劉鎮東自己的人都已經表示反對了,曾興權自然也是抓住了這個機會,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