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脊帕米爾高原,穿過杳無人跡的沙漠戈壁,越過沼澤草地。隨著他們的足跡,中國大量的絲織品被運往歐亞各國,西方的寶石、香料、玻璃器具等東運至中國內地。隨著東西方文化和物品不斷地進行交流碰撞,遙遠的東西兩個世界連線起來了。《後漢書?西域傳》中說:“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描述的就是這種情況了。
絲綢之路就像一條絢麗而堅韌的紐帶,把歐亞大陸的中國、安息、希臘、羅馬和馬其頓等聯絡起來,把人類最古老的幾種文化連線起來。幾千年來,歐亞大陸的人民沿著這條長達幾千公里的重要通道,進行了極為豐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這條古老的東西方通道,曾經繁榮興盛了千年之久,一直到海上交通的建立,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絲綢之路的這三條古道,任你選擇哪一條路線,對於現代發達的交通工具來說都沒有問題,重要的是,如果想把這三條古道都尋訪一遍,還真有點困難。可是這三條古道上都分佈著很多歷史重鎮和文物古蹟,捨棄哪一條都極其可惜。所幸我是紙上談兵,可以左右逢源,海闊天空,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
順便提醒一下,本文所說的絲綢之路主要是狹義上的概念,泛指這幾條絲綢古道的路線及其沿途分佈的歷史古蹟、風物傳說等,部分文字涉及了東西方古代文化和商貿交流的內容。
。。
3歷史凝結下來的見證:玉門關
走絲綢古道就要出關,而絲綢古道上的三座雄關可謂赫赫有名,那就是玉門關、陽關和嘉峪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位於敦煌城西北90公里處的一個沙石崗上,西漢時為玉門都尉治所,是絲綢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關城呈方形,四周城垣儲存完好,為黃膠土夯築,開西北兩門。城牆高10米,上寬3米,下寬5米,上有女牆,下有馬道,人馬可直達頂部。
如今,玉門關在風沙之中已經矗立了兩千多年,像一個被遺忘的戍卒寂寞地駐守著西北的門戶。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在落日的餘輝中,透射出濃烈的歷史滄桑感。
唐朝著名詩人王之渙為玉門關寫下千古絕唱: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涼州詞》寫盡了塞外的蒼涼悲壯,春風都不到的地方,生命怎麼能存活呢?
可是,玉門關到了大詩人李白的筆下,一曲《關山月》中的感慨就不一般了: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
明月、天山、雲海、長風、玉門,在詩人的眼裡和想象中,一掃悲涼的情調,成為江山一統,風光無限的豪言壯語。
玉門關不僅是著名的險關要塞,而且象徵著中原內地的門戶,西出的徵人、商客、官吏、僧侶們只要跨進玉門關就算是迴歸到中原大地,就會有一種安定的歸屬感,可以想見玉門關在人們心中的重要。
正是這座小小的方城,兩千多年前,緊緊守護著絲綢之路的安全。在這座古關之下,進出過各國的商隊、馳騁過英雄的戰馬,飄拂過使節的旌旗,印下過僧侶的足跡。
它是張騫歷盡千辛萬苦兩度出使西域,經過的那個玉門關;
它是大將李廣利沒能攻破大宛,漢武帝不讓他率領將士回到中土,大軍被拒的那個玉門關;
它是班超耄耋之年揮淚寫下“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的那個玉門關;
它是漢簡墨書“酒泉玉門都尉”字樣的那個玉門關;
它是大唐的玄奘法師一人到印度取經進出的那個玉門關;
……
玉門關是一種象徵,一種意象,是歲月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凝結下來的歷史見證,能讓後人懂得和平、正義、真理的代價,玉門關所昭示的偉大意義正在於此。
電子書 分享網站
4不為時間所衰減的歷史光彩:陽關
陽關和玉門關同時設定,因為陽關在玉門關之南,以南為陽,故稱陽關。
陽關,位於敦煌城西南70公里的“古董灘”上。如今陽關遺址僅僅留存下來一段高不到1米的城堡牆基。所謂“古董灘”,是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面積約上萬平方米。曾經沙灘上漢唐陶片,鐵磚瓦塊,俯拾皆是,還有大片版築遺址,當地人稱之為“古董灘”。
陽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