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在漫長的歲月中,肆虐的沙漠風暴漸漸湮沒了樓蘭。在樓蘭古城遺址的漢文簡牘中有“宜漸節省,使相周接”之語。可見由於水源不足,環境逐漸惡化,農作物生長困難,導致糧食緊張,連士兵的口糧都不能保證,一般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了。水源日益減少,大有斷水的可能,人們只好早作打算,於是棄城出走,另謀生路。
地理學家認為,樓蘭古城的消亡是世界氣候出現旱化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大約在公元前後至4世紀(中原的漢朝到北魏時期),中國北方的廣大地區旱化加劇,湖沼消亡,海退發生。這個時期不僅樓蘭古城消亡,由於沙漠不斷擴大,尼雅、喀拉墩、米蘭城、尼壤城、可汗城、統萬城等先後相繼消亡。
水源和樹木是荒原上綠洲能夠存活的關鍵,是人類過度的開發加速了羅布泊的消亡。當年的樓蘭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有清澈的河流在門前流過,附近有茂密的胡楊林,人們在森林裡狩獵,在碧波上泛舟捕魚,樓蘭人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可是由於他們毫無節制地大量砍伐樹木和蘆葦,建造城堡、烽燧和墓地,對自身的生存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濫伐林木,破壞環境,已經引起樓蘭、鄯善王國時期的人們的警覺。樓蘭國的統治者們,已經認識到樹木對治理沙漠的作用,並藉助法律來保護樹木。在樓蘭城出土的文書中,發現了一件禁止隨便砍伐樹木的條文,上面寫著:“連根砍樹者,不管誰都罰馬一匹”,“在樹木生長時期,應防止砍伐。如果砍伐樹木大枝,則罰牝牛一頭”。這大概要算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森林保護法了。可想而知,當時亂砍亂伐樹木的情況有多麼嚴重,以至於要頒佈法令禁止。對於樓蘭人來說,這樣的覺悟似乎太遲了一些。
在出土的文書中還有不少關於用水緊張不能下種,要求配水和水源嚴格控制的記錄等,這些都說明樓蘭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人們的生存已經受到嚴重的威脅。
這樣看來,“水斷城空”的觀點似乎不無道理。
可是,我不贊同“水斷城空”的觀點。“水斷城空”可能是樓蘭消亡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一定還有其它的更重要的問題存在。
從當年斯文?赫定的發現,到我國後來的多次發掘,均顯示出樓蘭古城遺址中,遺留下來大量的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比如,屋內有各種農用工具,儲糧食的甕內還盛著籽實,遺址中留有大批的石器、陶器、銅器、鐵器、金器,以及毛絲織品等生活用品。尤其是,近年在樓蘭佛塔東的臺地下曾掘出寬約1米、厚70厘米的糜子堆積層,在食物並不充裕的時代,為什麼會有大量的糧食遺存?這些現象給人的感覺,好像樓蘭人在寧靜繁忙的生活中,一場災難突然降臨,使人們來不及搬運和逃生,整個樓蘭城頃刻之間便消亡了。
試想,羅布泊不會在短時間內一下子乾涸。由衛星拍攝的照片上看,羅布泊好像一個人的“大耳朵”,一圈圈的耳輪顯現出湖水慢慢消亡的軌跡。既然羅布泊是慢慢消亡的,其它河流沼澤的水源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突然斷絕,那麼在物質條件極端匱乏的時期,人們會有一定的時間從容地帶走他們想要帶走的東西,尤其是生產工具和食物等,又怎麼會留下那麼多生活的必需品呢?
再者,也有人提出疑問,當羅布泊乾枯時,生活在兩岸的樓蘭人會不會拋棄古城去尋找另一個有水的湖泊呢?這似乎與“水斷城空”說不謀而合,但據文獻記載,樓蘭古城荒廢以後那裡仍然有水,如果水是唯一的關鍵,那麼此後的一千多年裡,羅布泊水量多次變化而樓蘭也未重現昔日的輝煌。看來“水斷城空”的觀點顯然證據不足。
。 最好的txt下載網
3我不太贊同“水斷城空”之說(2)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學來證明的,不能用科學證明也不能用科學否證的事情,最好不要過早地輕易下結論。那麼,樓蘭城的消亡在未有確鑿的結論之前,我只好把它放在了存疑裡。
4樓蘭地區帶來的困惑(1)
由於這一章是講“樓蘭”的,下面的一些文字常把“羅布泊”歸於“樓蘭地區”,嚴格地說,當然“樓蘭地區”不能代替“羅布泊”。
困惑之一:“建興十八年”是哪一年?
1901年,斯文?赫定在羅布人嚮導奧爾德克的帶領下發現了樓蘭,在他匆忙的發掘中,出土了一批木簡,在隨後的研究中,無意間發現其中一片木簡上寫有“建興十八年”五個字。但是,在中國的歷史上根本沒有“建興十八年”這個年號,西晉“建興”年號只延用了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