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2/4 頁)
清清楚楚了。
易劍之豪氣頓生,拿起玉蕭默唸“天龍禪訣”訣法,朝洞壁刺去,“砰”洞壁竟被捅破一個淺淺的蕭孔,心中不由大喜,如若這樣持續捅刺,相信用終有一日可將洞壁捅破一個可逃生之通道。
一時興起,手扶玉蕭吹起曲子來。
正值夜幕,萬籟俱靜,天地間靜的只有一片沙沙聲。就在這時一曲清音竟由洞頂傳出,若隱若現。像是輕煙籠住了月色,又似月色罩住了輕煙。蕭聲中透著一種憂傷,一份彷徨,一聲呼喚,一曲哀怨。
洞窟不遠處,一黑袍怪人靜靜地坐著,沒有人能看清他的面龐,他整個人就像是黑暗中一部分,歪曲在月色中,卷伸的雙手露出可怕的印痕,此人似是被令人心痛的蕭聲所打動,坐在那靜靜地聆聽著。輕柔的蕭聲縈繞在耳邊,幽幽咽咽,如泣如訴。這是什麼蕭聲?他分明感到一位少年在陰冷的洞窟中唱訴自己的幽怨,聽到蕭音,不經意地想起自己前世的風,今世的塵,那些無窮無盡的傷痛再次浮現。蕭音如泣,過往那不離不棄的誓言猶如雲煙。
夜冷如水,月色如霜。
蕭音終於還是斷了,大地恢復死寂,黑袍怪人身體急劇地顫抖著,本以為可以逃避,不再想那些過往的回憶,而今竟是這一曲蕭音讓他陷入可怕的追記中,往事不堪回首,那段喜少悲多的前塵往事,想說忘記真的並不是那麼那麼容易?
月光下,一道晶瑩的淚光在天地間滑落。
易劍之吹了這首曲子後,心情竟陷入異常的平靜中,想不到現在吹這蕭音竟有此寧神的作用。
以後每每練功閒下來,易劍之都會吹吹蕭打發時間,有時剛好洞頂之人送饅頭過來,易劍之驚奇的發現,自己以前無論如何喊,如何叫,洞頂之人都不會停留一秒,而今只要自己吹起玉蕭,洞頂那人竟會待自己一曲終了之後才會離去。
終於有一日,當易劍之再次拂蕭吹奏時,洞頂怪人竟扔下一塊白布包,白布上有幾個字:“曲譜贈與有緣人,望珍藏。”易劍之拆開布包一看,竟是二本外殼破爛不整的曲譜:“鳳求凰”和“廣陵散”,易劍之正要問明,洞頂怪人竟已然離去。
易劍之以前曾聽人講過,“鳳求凰”和“廣陵散”二部都是失傳俗塵千年的曲譜,當今世上會者不過二三人,想不到每日送飯之人竟還有此收藏,不由得一時又奇又喜,來不及多想,急急翻開二部曲譜。
只見“鳳求凰”首頁一行古文注介: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易劍之禁不住一頁頁的翻下去,看完後竟覺得這本曲譜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自己以前隨性所奏之曲竟無一曲能及此曲十之一二。
放下“鳳求凰”拿起“廣陵散”,只見此書首頁僅有十幾個字“天籟之音,曲中丈夫也,不可輕傳。”易劍之料得此書珍貴,待翻閱到最後,只覺得此曲旋律激昂、慷慨,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
這二首曲譜實屬塵世可遇不可求之物,易劍之深深地被曲譜所迷,竟不再打坐練功,每日反覆練習。
此曲譜太過曲折,其中所要表達的愛和恨,痴和怨竟很難表達出來,吹好這一個調,下個調竟立時轉變,或由憤轉為喜,或由悲轉為愁,有時音調激昂,要求高音不停,連續幾十個曲調竟皆高音,有時愁怨傷懷,要求低音連續不斷,眼看已過三日,易劍之竟無法悟出其中學習之門,所會曲調不過十之一二。
易劍之從未想過學二首蕭曲竟如此難學,畢竟此是世上奇珍,竟不放棄,不斷演習,不斷嘗試。
轉眼月餘,二首曲譜所會仍不多,高音與低音轉化太過平泛,其中訣竅竟難於掌握。易劍之不禁有些喪氣,自己花時間在這堪稱天外之音的二首古曲上,卻同時放棄了修行,所為竟何?值與不值?
這一日,易劍之下定決心暫時放棄練習曲譜,還是打坐練習融合早日修復雙掌要緊。
一盤膝,心神歸元,只見丹田處三道內元竟比以前濃郁不少,融合處更見精淬,易劍之不由暗暗稱奇,自己這月餘根本未有打坐修行,內元進展竟比以前打坐更加精進?一時不明所以,難道是練習曲譜有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