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石制拱橋。李思見此光景,不由停住了腳步。
紅衣女子淺淺一笑道:“小郎見笑了,此處乃是仿效當年王右軍‘曲水流觴’的典故而建,分別將東園的‘千尺潭’和西園的‘雙花池’打通,並在此地建造雙魚放生池。我們姊妹每每在此曲水流觴,飲酒賦詩,難免有附庸風雅之嫌,所幸不曾被外人見得。”李思淡淡一笑:“想當年‘書聖’蘭亭聚會,全靠‘曲水流觴’這種飲酒詠詩的雅俗方能揮就那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姊姊們神仙一般的人物,延承這一儒風雅俗,又談何附庸風雅呢?”紅衣女子微笑道:“小郎謬讚了。”
慢慢轉過曲橋,向前望去,隱約間似有重重閣宇傍山而建。二人加快腳步,一個轉折,李思禁不住揉揉雙眼,眼前竟是一處瓊樓寶閣,貝闕珠宮。李思隨廖然走南闖北多年,什麼皇宮侯府,深宅大院沒有見識過;什麼行宮別院,園林山莊未曾拜訪過。可眼前這一處所在,美輪美奐,華美奢貴,似那天上人間一般無半點真實之感。李思心中暗歎:此地人間哪裡尋得到,莫非我現在身處天上仙境不成。
李思的吃驚狀瞬息便逝,恢復常態後則裝模作樣,故作鎮靜般的開始上上下下端瞧這有如天上宮闕的大好所在。李思的這一舉一動,那紅衣女子點點滴滴俱都瞧在眼裡,當下忍住笑:“方才見小郎對此地頗為滿意,心下甚慰。卻害的我巴巴地為此地是否如小郎之意擔心了半天。”李思聽言,臉一紅道:“此地實在絕妙,我焉有不喜之理。到是乍見美景之時,多有失禮之處,還望姊姊海涵。”紅衣女子臉色微變,輕聲道:“小郎怎的還稱我為姊姊?”李思想了片刻後答道:“姊姊勿惱,便是此刻,我亦無真實之感。不過,有一點卻是毋庸置疑的。姊姊必是十分熟悉十分親近之人。”紅衣女子似乎頗為失望,捋了捋額邊的髮髻,曼聲道:“想是我太心急了呢。來日方長,小郎切莫有任何負擔。”李思閉上雙眼,苦思冥想了半晌,終是無果,不由雙手一攤,無可奈何道:“一時間我亦理不出絲毫頭緒,看來這‘姊姊’二字要稱呼一段時日了。”紅衣女子輕笑道:“無妨,小郎只管叫便是了。”說話間,二人已步入這世外桃源之中了。
四十二、金殿
進得裡內,卻是別有洞天。到處盡是畫棟雕樑,珠簾繡幕,李思只看得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穿廊而過,便來到了一個極為寬敞的庭院當中。園中植有珍稀草木,奇貴花卉,極為素雅大氣。正北方座落著一座偌大的“抬梁式”宮殿,金碧輝煌,極盡奢華。
李思抬頭望去,好一座富麗堂皇,精彩絕倫的九脊殿啊。雖不及當時建築界的巔峰之作……佛光寶寺,但其構思之巧妙,技藝之精湛,似乎也不逞多讓。
此殿正脊中間平直,至兩端則微微上翹,形成曲線。脊上兩端相對各按有一個鴟吻。這鴟吻乃是由黃、綠兩色琉璃燒製而成,折而向上似張口吞脊,造型生動,加之又色彩鮮豔,要不是其背部插有一把扇形寶劍,真怕它就會御風而遁了。龍生九子,相傳這鴟吻便是龍之九子之一。其形似無尾四足蛇,喜好在險要之所東張西望,也喜吞火。人云這鴟吻噴浪降雨,可以防火,故塑其形象在殿脊之上。這背上的扇形寶劍原是許真君許遜所有。插在鴟吻背部一者是防它逃走,令其永遠噴水鎮火;二者其劍本身便能威懾眾多妖魔鬼怪,起到辟邪之用。李思細細數來,殿頂上不多不少,整整塑有十座鴟吻,此正所謂“九脊十龍”。好似此殿由十條真龍守護一般。
這殿頂倒是頗為平緩,由青瓦鋪就。整個殿頂頗大,顯得穩重協調。殿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李思頻頻點頭,暗自讚歎不已。正當李思準備細細欣賞那繪有彩畫的外簷的梁枋和斗拱時,忽然感到衣袖被人輕拽,同時聽那紅衣女子說道:“小郎,快隨我來。”李思無可奈何,只得順勢步入大殿。
這大殿在外邊看並不覺得如何宏大,可進得裡面一瞧,竟是異乎尋常的廣大。四根巨型殿柱支撐起了這偌大的殿頂,殿內僅在東西兩側各設一堵幾乎縱貫大殿的內牆,殿內顯得空曠以極。架在殿柱上的殿梁亦是非常粗大,各樑架間以斜木相撐,形狀頗似“人”字。這麼一來,增加了跨度,減少了立柱,同時大大增加了殿內的空間。在這殿樑上又抬有木樑,故此稱之為“抬梁式”。李思微微一笑:果然妙極。
由於採光和通風設計得恰到好處,殿內不但光照充足亦無半點憋氣沉悶之感。李思目測了一下,這大殿約莫寬及九間,縱深則可達五間。東西兩牆上繪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