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年齡增長的過程停止,而且還會使人返老還童(但是仍然有些權威人士對此抱持懷疑的態度);佛博士在由木星之旅回來後確實是年輕了許多。
“所以你真的認為此行對我而言還算安全?”
“老佛,在這個宇宙中沒有所謂的‘安全’,我只能說你沒有生理上的障礙。‘宇宙號’上的一切環境都和這裡差不多,雖然宇宙號的醫療水準不能與這個醫學中心相比,但是隨船的瑪印雷卻是位醫術極佳的人,如果真有他不能應付的情況,他會再度讓你進入冬眠狀態,用船送回來給我們,到時再向你收費。”
這次任務雖然是佛博士期待已久的,但是他仍是悲喜交加,悲的是他必須離開他待了近半個世紀的家,以及他最近這些年來認識的新朋友。雖然宇宙號太空船比先前他在木星之旅時搭乘的里奧諾夫號(目前是拉格朗日博物館的主要展示品之一)要先進得多,但是任何更深入太空的旅途都還是有風險存在的,特別是他這一次幾近先驅者的任務……
或許,這的確是他過去一直在追求的東西,即使他現在已經一百零三歲了(根據已故的魯登科教授的計算,他的體能狀況和心臟強度和一個六十五歲的人一樣),這仍然是他想追求的。在過去的十年裡,由於生活得過於舒適和規律,使他漸漸變得不耐煩,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模糊與不滿。
儘管太陽系中進行著那麼多令人興奮的計劃(火星更新計劃、水星基地施工計劃、木星衛星綠化計劃),但是卻沒有一項可以吸引佛博士的興趣,或讓他能發揮他那仍然十分可觀的精力。兩百年前科學時期最早的一位詩人的詩篇,最能完整表達出佛博士的感受:
生命復生命,
人如螻蟻,而我屬其一。
所剩無多,但總得珍惜片刻,
於永恆的沉靜中,滿於無形,
帶來了喜訊也許有惡聞,
充之於三陽中也散於吾體,
此股靈力於慾望中吶喊。
智識不斷如星移恆進,
元遠弗屆地超越了人類思維。
“才三個太陽”,這裡至少有四十個以上,那位楊荷馬史詩的主人物當愧然淚下。但是佛博士知之甚詳的下一段,描寫得就貼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