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部分(第3/4 頁)
候很多人之間本無絕對的仇恨和恩怨。
這個時代尚沒有所謂的國與國之間僅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之類的話,這個時代很多時候國家還是講究所謂的禮儀之類無聊的東西,越是文明的國家越是講究這些。
好在,子欽並不代表國家,好在,李成渠亦不再是大瞿越的國君。
兩人反正是一見如故,沒有人知道他們二人到底說過什麼,做過什麼。
但是,自從子欽再次離開李成渠的大宅,李成渠便再未曾待在大理。
而子欽則帶著馬幫的兄弟來到了大理城外。
他們人數並不多,僅有百多人,然而,他們每個人的臉上卻都沒有絲毫的畏懼,在這個異族的城門外,這些人將那個異族將領的家人壓到了空地上。
行刑的事情是由馬幫漢子做的。
這些從唐朝便在大宋西北邊境跑商的漢子們此次卻是下定了決心。
國家貧弱,他們受欺,實際上此次的事情若無大理國在後面推波助瀾,那些武林人士恐怕亦不會做到這般絕的地步。
畢竟,禍不及家人,這個道理卻是不管哪個民族,哪個國家的武林都承認的事情。
更何況,馬幫的漢子和子欽並非親眷關係,而且,馬幫這數百年來給這西南以及更西南的蠻荒之地卻是帶來多少文明社會的物品。
茶葉,布帛。可以說,沒有馬幫的漢子,那些蠻荒之地的人生活狀況更要差上許多。
數顆血淋淋的人頭掉落地,大理城城門緊閉,那些士兵站在城牆之上,握著自己的兵刃,卻是沒有一人下城而來。
他們早得到上面的指示,不管這些人做了什麼,也不管這些人做出什麼挑釁,他們卻是不允許下城。更不允許回應那些人。否則,不管後事如何,他們卻是統統要死,而且牽連三族。
對於這些士兵的選擇子欽卻是早已經清楚。李成渠卻是告知過他。那大理段氏打的什麼主意。
一切都是因為政治。如同慕容博導演的那場大戲,一切都是為了王國而已。
這回去的路上可能還會有些大理的武林人士阻攔,但是卻絕不會有太多。因為知道子欽乃是劍神一脈傳人後,那段思廉卻是絕不會再由著大理的武林人士去送死。
消弱高氏歸消弱高氏,但是,不管是高氏還是段氏卻都不會眼看著大理的武林就此衰敗下去。
要知道,這世上並無笨蛋,實際上,除去宋朝這樣的中央大朝,化外民族卻是完全靠著民間的力量雄起的。
他們的國家絕對沒有太強的經濟文化,所以,他們的軍隊戰鬥力完全是因為他們的民風足夠彪悍。
就如草原上的部族,很多時候他們甚至連鎧甲都穿不上,但是他們足夠的彪悍,他們的民風決定他們的戰鬥力足夠強。
大理固然已經立國許多年,但是,每一個高層卻都知道,大理的軍隊絕對不強,大理唯獨能夠確保自己永久存在的便是民風。
這裡位於十萬大山,武林或許不發達,但是,這裡的武林人士卻比中原更加有野性。
當然,野性僅僅是一個文雅的說法,換個說法,這裡的武林人士更加的殘暴,他們殺人的時候會如野獸一般發狂。
所以,大理若是遇到外敵,那些武林人士卻是比中原的武林人士更加瘋狂。
這是蠻荒之地的特色,中原那些早經受文明薰陶的武林人士絕對無法想象那種野性和瘋狂是何等模樣。
歸路漫長,子欽等人剛離開大理城的範圍,便覺得有人跟上了自己。
這一次不同子欽單獨被鄧百川手下跟上的那次,這一次,子欽身邊卻有鄧百川,以及他那些手下,那些精通跟蹤和反跟蹤的手下。
幾個兜轉,那些尾巴被他們捏在了掌心,不但未能夠繼續跟在他們屁股後面,反而是被他們包餃子。
這是一夥完全看不出什麼族的武林人士,每一個的臉上都帶著一種野性,身上的衣衫亦是一些中原完全看不到的款式。
“這些應該是夾雜在交趾和大理中間深山野林中的一些部族。”
鄧百川在子欽身邊開口,他的眼中閃爍如火焰一般的神色,子欽微微一愣。
深山野林,那不是類似野人,而且,是部族,那卻非武林,這些人卻又為何跟著他們。
“這些人屬於夾在武林和土匪中間的角色,他們不事生產,從來以搶劫為生,若是附近國家的國君要開戰,亦會用錢財僱傭他們的戰士作戰,數十年前,那場波及西夏,大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