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下泉水上湧,狂抽月餘不涸。失敗之後仍不放棄盜墓之心,鏟子再伸向古今第一帝陵——秦陵,竟然盜出了地宮中的銅柱。十六國時期,皇帝盜墓與盜皇帝墓成風,石季龍自知生前所做惡事過多,生怕後人找到他的真屍葬處,在反盜墓上想足了點子,虛冢設疑,殺人滅口,但最後卻讓自己的寵妃李菟壞了大事……
。。
十六國群盜代表——後趙皇帝石季龍(1)
繼孫權之後,盜墓史上又出現了一位盜墓狂人——後趙太祖石季龍。石皇帝竟然打起了始皇帝的主意,將鏟子伸向了秦陵——石季龍也是唯一一位盜掘過秦陵的皇帝。
三國鼎立局面之後,中國出現了一個統一王朝——西晉。然而,在晉宗室內部“八王叛亂”之後,僅僅半個世紀(52年),西晉便滅亡了。西晉司馬皇室後裔退至江南,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了小朝廷,史稱東晉。
西晉的滅亡,與北方胡人內遷,強勢進入中原有直接關係。“胡人”,是中原漢人對中國境內北方、西北遊牧民族的不文明稱呼,主要包括匈奴、鮮卑、氐、羌、吐蕃、突厥、蒙古、契丹、女真等部落。
其中匈奴、羯等五個少數民族當年曾入主中原,在眼花繚亂的地方割據之後,先後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中國北方境內竟然出現了16個小國家,這便是中國古代的“五胡亂華”時期,也稱“十六國時期”。
與此時代特徵比較吻合的是,盜墓局面也是亂象叢生,可以說是“五胡亂盜”。十六國的國君不少都是盜墓皇帝,“皇帝盜墓”多與“盜皇帝墓”多,成為這一時期的絕版景觀。
石季龍盜墓,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上演的。
● 同宗相逼過把“皇帝癮”
說石季龍之前,要先說後趙的始主石勒。
石勒(274—333),字世龍,上黨(今山西省的東南地區)武鄉人;羯(jié)族。石勒廟號“高祖明皇帝”,是一位很傳奇的皇帝,荒年時曾被人販子、州刺史司馬騰枷押至山東出售,幸得主人放免。石勒的一大特長是善於相馬,因此結識了馬牧帥汲桑,從此開始了征討天下的生涯。
石勒先是投奔匈奴人劉淵建立的前漢(前趙的前身),當上了大將軍。公元319年,石勒脫離前漢,自稱“大單于”,定都襄中,為區別於劉曜的“前趙”,史稱“後趙”。公元330年,石勒改稱“大趙天王”,同年改稱“皇帝”。
石勒一生做了不少好事,如重視教育,主動實行“漢化”政策,延用至今天的小學制度和考試製度,便是石勒創造發明,並首先推廣的。石勒能成大器,最後當上了皇帝,還因為有一個小他21歲的能幹侄子——石季龍。
石季龍(295—349),原名石虎,字季龍。因避諱,只稱其字。石季龍才六七歲時,有善於看面相的人就說,“此兒貌奇有壯骨,貴不可言。”石虎早年喪父,從小隨母親生活,由石勒的父親撫養長大,不少史家因此誤會,把石季龍當成石勒的弟弟。
石季龍17歲時才出來跟著石勒打天下,史稱石虎作戰英勇,弓馬嫻熟。石勒很喜歡這個有頭腦有本領的侄兒,遂封他為徵虜將軍。在後趙的建立過程中,石季龍確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石季龍功勞卓著,石勒也不薄他。石勒稱趙王,便封石季龍為單于元輔,都督禁衛諸軍事,加侍中、開府,後又封為中山公;石勒稱帝,便任命石季龍為太尉,守尚書令,進封中山王,食邑萬戶,由此可見石勒對石季龍的看重。
人一有兩下子就會翹尾巴,石季龍功高蓋主,自然野心勃勃。皇帝都是有私心的,石季龍再能幹,畢竟不是自己的兒子,石勒定下自己的二兒子、石季龍的堂兄弟石弘為“大單于”。“大單于”相當於太子,是權力繼承人,石季龍對此心有不滿。
公元333年,當了15年皇帝的石勒死後,本想直接當皇帝的石季龍擔心影響不好,還是先讓石弘當皇帝。石弘是個傀儡,實際由石季龍操縱軍政大權,石季龍自任丞相、魏王。
十六國群盜代表——後趙皇帝石季龍(2)
為掃清稱帝道理上的障礙,石季龍對石勒的重臣或殺或貶。
操縱天下已是權力的極限了,對一般人來說應該很滿足了。但石季龍覺得不過癮,他想過把皇帝癮。石勒的直系看到石季龍太霸道,於是起來反抗他*,石季龍藉機行事,於公元334年11月廢石弘為“海陽王”,之後乾脆找個理由把他殺了。
石季龍自立為帝,仿石勒自號“大趙天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