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來這妖圖牽涉甚廣,背後有一個驚天秘聞!”林飛揚多次對秦家有恩,現在和夢蝶的關係又這麼密切,秦夢成並沒隱瞞,說了一段塵封已久的軼事。
;
第九章 建文軼事
() 這件事要從幾百年前的元朝末年說起,當時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最後朱元璋終於打敗了陳友諒和張士誠等諸多對手,趕走了蒙古韃子,問鼎中原,建立了大明王朝,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明太祖,也就是洪武皇帝。
太祖朱元璋喜歡長子朱標,很想把皇位傳給他,在朱標身上下了很多心血。在他認為天下已經大定,治國需要文治,而不能傳給征討安邦、威伏四夷的第四子燕王朱棣。
可是這位朱標太子無福消受,父親的諸多功績一直像yīn影一樣籠罩著他,他身心俱疲,早早離世。
朱元璋痛心不已,當時皇位的繼承人成為了他的一塊兒心病。
燕王朱棣當時戰功赫赫,但年紀卻不是最長,而且也不是他的患難夫妻馬皇后所生。
再者說朱元璋如果立了老四朱棣為接班人,怕老二和老三不服,將來會引發奪嫡的禍亂,就沒有立這幾個兒子為太子。
他一直對長子朱標太子的死耿耿於懷,認為是自己給了他太多的壓力,導致朱標積勞成疾,這才早早離世。
朱標的長子早逝,次子朱允炆聰慧、孝順正直,朱元璋對他十分喜愛,同時也緣於對死去太子的一種愧疚吧,朱元璋最後下定決心,立了朱允炆為皇太孫,這也算是把皇位傳給了嫡世後代。
朱元璋為了年幼的孫子能夠順利地接班,替他掃清障礙,把其餘的兒子們都調離京城,分封王爵。
明太祖朱元璋一世英名,沒想到在這皇位的傳承方面犯了糊塗,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順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就是歷史上的建文皇帝。
年輕的朱允炆身邊有三位大儒,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他們勸皇帝要大興改革,首推的第一條就是削藩,換句話說是把朱允炆那些割據一方的叔叔們權利消弱或是剝奪,從而達到zhōng ;yāng集權,以免那些虎視眈眈的叔父們手握重權,江山不穩。
此時朱元璋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先後去世,燕王朱棣年紀最長,又常年和元朝的殘餘勢力打仗,聲威顯赫,手下不少文臣武將,眾藩王也以他為首。
建文皇帝就採納了大臣的意見,先從其他藩王開始削藩,他利用一些或有或無的罪名逐漸對那些勢力較小的藩王採取激烈的行動,雖是頗有成效,但也惹得天下諸侯怨聲載道,同時也給了燕王朱棣集結部隊和充分準備的時間。
終於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對朝廷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兩下一交兵,優劣立見。朱元璋開國之後誅殺了許多有功的武將,此刻朝廷中可用的將領不是年紀太老身體不好,就是年紀太輕沒有經驗。
而朱棣多年領兵征戰在外,手下大將很多又久經沙場,士兵也訓練有素,雖然說人馬數量少,但還是勢如破竹,一路打到了應天(就是今天的南京)。
曹國公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交鋒多年,屢戰屢敗,見到大軍打到了南京,知道大勢已去,開金川門投降,南京失守。
建文帝朱允炆見大勢已去,立即下令縱火焚燒宮殿。
燕王朱棣進入宮中,看到被火焚燒致死的侄子朱允炆面目分辨不清,只是身上披著已被焚燬的龍袍,急忙找人仔細辨認,最後確認這死屍和朱允炆身材不符,並不是建文皇帝。
之後朱棣稱帝,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明成祖,建立了永樂盛世。
但是他始終是篡奪了皇位,失蹤的建文帝成為了他的一塊心病,所以他一直沒停止對這位侄子下落的追尋。
後人對於建文帝的下落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他就是死在了那場宮廷的大火之中,有人說他放火之後找了個替身從地道逃走了。
至於朱允炆逃生後的下落也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他隱姓埋名出家當了和尚,有說他逃到了江上結果被朱棣誅殺,還有說他流亡到了海外。
永樂皇帝朱棣想方設法尋找朱允炆,其中最主要的是兩路人馬,一面在明永樂五年,朱棣曾向天下寺院頒佈《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
一面他派出了親信大臣胡濙帶著認識建文帝的內侍朱祥以尋找張三丰真人為名,在陸路遍訪州郡,長達16年之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