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和嬴政的關係和好如初,太后的權勢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嫪毐再對太后那麼枕邊風一吹,金蘋果不給他又能給誰?於是,嫪毐進封為長信侯,山陽被劃為特區,成為嫪毐的居地,河西太原郡則改為毐國,也歸嫪毐所有。一時之間,朝政之事,無論小大皆決於嫪毐。
其它分到果果的,則為宗室中的昌平君和昌文君,二人皆拜為相國,在名義上已經和呂不韋平起平坐了。王翦、桓齮、蒙武等軍中將領,也各有封賞不等。
然而,李斯的官職卻依然原地踏步。他的功勞小嗎?不小。他的功勞大嗎?很大。以他所立功勞來看,他完全應該官升一級才對。但是事實卻是,他依然還是客卿李斯。對此,李斯自然是有想法的。但他也知道,只有實現了社會主義,才能真正作到按勞分配。李斯雖然也立下大功,卻並不能得到相應的獎賞,看起來好像是因為生不逢時的緣故。然而,李斯心裡卻明白得很,不是因為他生不逢時,而是嬴政自有他的苦衷。他不是不想賞李斯,而是沒法賞。
比客卿再高一級別的位子,那就只能是三公了。可李斯才三十八歲,如此年輕便位列三公,嬴政好意思給,他也未必好意思坐啊。況且,再仔細分析一下,在三公之中,相國已經有了三個,本來就已經大大超出了編制,不可能再加塞。御史大夫的位子也由隗狀佔著;國尉倒是已空缺多年,偏偏他李斯並沒有顯赫的軍功,在軍隊中也缺乏足以服眾的資歷和威望,因此,國尉的位子他是更加別想了。
對李斯來說,作不成三公,退而求其次,弄個九卿噹噹也好的啊。客卿前面這個“客”字,有些類似今日代市長、代省長前面的“代”字。從客卿到九卿,說起來是平調,但畢竟也可以算得上升了半級。可是,九卿的位子上也都有人了,人家又沒犯什麼錯誤,總不能把人家抹下來吧。因此,李斯升官暫時是沒戲了。當然,嬴政也少不了對李斯進行物質獎勵,但光光是物質,顯然並不足以安慰李斯。
改變你能改變的;接受你不能改變的;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李斯是識時務的人,他的最佳策略就是繼續忍耐,等待時機。他對自己的前途依然充滿信心,他已經向嬴政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和實力,在未來的帝國政府當中,他握有優厚的股票期權,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兌現而已。
世間不如意事十之###。不如意時,只要想想,非洲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中東還有許多人在挨槍子,心裡或許也多少會覺出些自己的幸運。但是很顯然,以李斯的社會地位和思想背景,這樣的法子對他是全無作用的。饒是如此,當李斯一想到呂不韋的遭遇,心裡也還是不禁平衡了許多。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八章 權力蛋糕再分配 2、低谷中的呂不韋
宇宙遵循著能量守衡定律,官場也一樣遵循著權力守衡定律。河水在流,黑鳥肯定在飛。有人的權力增加了,就必然有人的權力被削減。因此,嫪毐等人的權力大增,就意味著呂不韋的權力大減。昌平君、昌文君同時被任命為相國,更是對呂不韋傳統地盤的赤裸裸侵略。然而,儘管呂不韋的權力慘遭搶劫,他卻不能反抗。這場搶劫,正大光明,合情合理。原因有二:一是對他原罪的救贖。嬴政剝奪他的權力,便是為了昭告天下,呂不韋並不是他嬴政的生父,因為按照常理,骨肉至親,兒子是不會為難老子的。呂不韋為了避嫌,自然也不能對此公然表示抗議。二是因為樊於期。樊於期出任中尉,乃是由於呂不韋的舉薦。秦國的連坐之法向來嚴酷,樊於期謀反,呂不韋作為舉薦人,沒有被滅三族,而只是犧牲了部分權力,也屬於格外的法外開恩,他應該暗自慶幸才是。
呂不韋可以容忍一時的失意,可他下面的人卻炸開了鍋。他門下的舍人、家童,都指著他吃飯養家,投奔他的朝廷官吏,也都靠著他升官發財。呂不韋作為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他的失敗,便會危及到整個利益集團。一時間,下面的人群情激憤,紛紛跳出,要求朝廷給個說法。面對這些“小忠,大忠之賊也”的手下,呂不韋也只能壓著火氣,好言安撫:牛奶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
經過人事和權力調整,呂不韋和嫪毐之間的多年均勢終於被打破,呂不韋開始落了下風。呂不韋心裡清楚,他輸就輸在沒有得到太后趙姬的支援。曾經,趙姬是那麼愛他,為了支援他,她可以將她的肉體出讓給異人。如今,趙姬把這份愛完全轉移傾注到了嫪毐身上,連渣也不給呂不韋剩下。
趙姬早已變心,心變則愛憎變。當年,彌子瑕寵幸於衛君。衛國之法:竊駕君車者刖。彌子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