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因為《仙路引》超凡篇中詳細記載道:築基境,其功成標誌為氣通任督。此後,便進入後天返先天狀態,一切有為之法皆不存在。
築基階段氣通任督,此時之氣稱為營衛之氣、混元之氣。
任督二脈皆通之後,進而修煉靜定功境,即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
當靜極而動,陽生之時,即元始先天祖氣到來之候。
此時,玄關竅開,採取之法要求忘卻一切思維,以無待有,恍惚之中以真意返光內照,真氣綿綿。
待先天氣足之時,以真意引先天之氣行走於由混元氣所打通的任督二脈之中。
一旦達到先天之氣能在脈中行走,便開始了後天返先天的過程,從而正式進入化氣境修煉階段。
而修煉化氣境,須先從有為之法入手,明瞭先後天及陰陽妙理。
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後天乃有為,先天乃無為。
後天屬陽、屬動,陽中有陰、有靜。先天屬陰、屬靜,陰中有陽、有動。後天轉化為先天,即陽轉換成陰。
後天陽中之陰轉化為先天陰中之陽,即所謂“道至虛無生一氣”、“無中生有”、“靜極而動”
道教修真之法,講究天地一息,道法自然,身同其法,御啟造化……
當丹田之氣充足之時,意運此氣過督脈三關(尾間、夾脊、玉枕)入泥丸,順任脈降中丹田,再降至下丹田。如此周天迴圈不已,脈路暢通。
泥丸宮即是眉心和玉枕連線與百匯和會陰連線的交叉點,在腦部中央的松果體處。
築基境修煉達到返先天狀態時,所有後天的有為之法、思維方式都不復存在,到此時練功者方真正進入化氣境之門。
……
《仙路引》數次提到,每次突破都不可心急煩燥,需靜氣凝神,非到臨界點切不可輕易試法,否則易導致氣血亂竄,走火出偏,元氣潰散,傷於己身。
這正是王嵐清將其他三卷封閉的原因,就是怕秦小天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半個月後,秦小天全身精力充沛,目光炯炯,面色紅潤,氣足神清,已是到了築基境大成境界,他的任督二脈,早已被武刑天暗中打通,這正是秦小天輕易打破桎梏的原因,沒有了這層枷鎖,他才如此進步神速。
只差一步,便可突破到二重天,化氣境!
這一階段專煉混元丹田氣,化氣境不僅可抗拳腳棍棒擊打;運氣至手掌可開碑裂石。
化氣境,既是排出體內所有汙氣,將營衛之氣完全轉化為元氣,滌煉肉身,擁有強大的氣息與靈識!
元氣,是法力的源泉,唯有充足的元氣支撐,才能鍛造出充滿威能的法力,法力是天地間最奇異的能量,是人的肉身突破極限衍生的一種超能力,在原始時代,就已有人修煉出了法力,並出現了大神通者!
即將考核的最後一天,秦小天仍然沒有放棄練習,還隱隱覺得快要突破了似的。
那天晚上,秦小天站在山峰之巔,衣衫飄動,浩氣沖天,吐納不停,,覺得體內氣息沸騰不已,趕忙坐了下來,運轉周天之法,口中念道:
“丹田氣足,督任並行。防危慮險,依脈執行。
周天迴圈,暢通身融。
……
氣歸丹田,功成法明。”
那一股氣息,像泡泡般,在喉嚨、肺部飄蕩遊走,全身的氣息在身體中不停的翻騰,呼吸帶動著血液,血液壓迫著心臟,全身充滿了力量,被呼吸牽動著。
秦小天整個人身體內外一片明淨,進入了一種忘我之境,他的身體在山峰下顯得多麼輕靈,似乎輕輕一吹,就會被風掀起一般,但是他整個人渾然不覺,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
此刻,他全身的雜質汙垢,猶如大浪淘沙般輕輕地被淘了出來,都慢慢的化為了黑氣,飄蕩出來,消散於虛無。
秦小天全身筋骨,內臟,好像緊密結實了許多,與此同時,他的耳朵也變得十分靈動警覺,能清晰地感知到周圍的任何風吹草動,這便是化氣境!
仙道二重天之所以被稱為化氣境,就是修煉到了此境界的修士能夠自動的將空氣提取煉化為元氣,來壯大自身。
秦小天盤膝打坐在那裡,一動不動,神態恬靜,超然物外,完全沉浸其中。
全身極度敏感,反應也變得更加靈活,內臟開始堅固,凝練,血肉中的雜質,漸漸被煉化,淘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