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他想道:“這果子不知道是什麼果子,吃下去真把我差點給燒死,若不是那些乳液,我這條命是死定了。”
“咦!這樹怎麼了?”他一抬頭。驚詫的叫了起來。
原來那株生在石頭上的小樹.這時那本來翠綠的樹葉,迅速的枯萎了,樹莖也都變成蒼黃,一瞬間,整株小樹都枯乾了。
他看到這情形,方始恍然大悟,忖道:“怪不得,我原先在想這棵小樹,怎會生長在石頭上呢?原來是靠那乳液,才能夠活著的。”“哦!那麼這乳液就是書上記載的‘空青石乳’了,但那果子又是什麼毒果呢?幸虧這旁邊有這‘空青石乳’,否則我真會完了。”
到了這個時候,他方才有機會打量周遭的環境,這一看之下,頓時把他給楞住了。
原來這片松林之中,是一大塊草坪,中間一座假山,假山後一泓清碧的水潭,潭後植有許多翠竹修篁,微風吹來,輕輕的低嘯,夾著陣陣松濤,有如一曲仙樂。
圍著那澄清的潭水四周,有許多的奇花異葩,正展開鮮豔美麗的笑容,像在爭奇鬥姘,反映在澄清的潭水裡,更是嬌豔可愛;水面飄浮著許多荷葉和幾朵早開的荷花……潭上搭著一彎虹橋,一端橫架在水面上的一座臺榭上,另一端則在岸上的竹林邊,一倏用潔白如雪的碎石鋪成的小道,伸入竹林深處。
這座水上臺榭更是清雅玲瓏,翠竹蓋成的頂棚,白色的月檻窗欞,配上硃色的欄杆,更有一番調和的感覺。
臺榭內正對東方之處,放著一個巨大的爐鼎,好似青銅鑄成的,足足有一人來高。
李劍銘自小生長在小村莊裡,雖然家中也是非常富有,但何會見到像這樣一個如此奇絕的所在?
他一愕之下,連忙提起包袱,沿著那潭邊草地走去,因為他想看看那臺榭上到底有些什麼東西,而那巨大的爐鼎也使他的好奇心提高了。
他踏在那如茵的綠草上,覺得腳底軟綿綿的,非常舒服,而眼睛看到的盡是朵朵嬌麗的鮮花,鼻中聞到的盡都是芬芳的氣息,是以心中異常輕鬆,頓把這幾天來所受的辛勞忘個一乾二淨,走起路來也覺得輕飄飄的。
一會兒,就走到橋邊,他看了看那竹林裡的小道,但一想還是先到臺榭上去看看的好,所以他跨步上橋走向那座竹樓。
待他一進室內,更令他覺得驚奇不已。原來那室內竟是空空沒有一件傢俱,只在那爐鼎前面擺著一個厚厚的蒲團,也許是年代久了,中間竟深深的四下去一個盤坐著的印子,那印子裡放著一木灰黃的線裝書籍,封面都沒有了。
原先看來,就很高大的爐鼎,這時走近一看,更是大得驚人,鼎是青銅鑄成的,上面刻著許多野獸、飛禽的圖案,栩栩如生,這至少也是百千年以上的古物了。
他摸了摸那鼎上的花紋圖案,想把蓋子給揭開來,但是轉念一想自己身息隱疾,出力不得,所以又將手縮了回來。視線一轉又回到那個蒲團上,到這時他才發現那本書,好奇心使他蹲了下去,拿起那本書,翻閱起來。書的前幾頁已經被撕去了,留下一些撕破的痕跡,書中的文字乃是用毛筆手抄的,某些地方,還加上了硃紅的眉批。他只見書上一邊寫著:“……夫氣,大之可充塞淤天地,小之,則藏淤芥子……”他看書上所寫的與孟子所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甚有關聯之處,以往他讀到孟子公孫丑篇中這句話時,總是嫌那儒師講的不夠明白,他也曾問那老儒師浩然之氣如河養法,但都把老儒師給問得張日瞪眼,不知如何回答。所以現在看那書上寫著浩然之氣之養成,以及闡明那氣之修練方法,怎樣保守,運用,故而看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直到後面幾頁,竟都是記載那馭銜自己心靈,而使之一分為二的奇妙玄功,他依著書上所載,試了試,這使李劍銘更覺新奇好玩,返復看了兩遍,竟把書中文字整個兒背誦起來,牢記心中;因他想學學這分心之法。須知他本是個身具“五陰絕脈”之絕頂聰明的人,幾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之能,所以很快的就給默記在心中。
等他把書看完時,他方才想到不應在未得主人的許可時,就胡亂翻閱人家的東西,是以他趕忙的把書放回蒲團上,但他並沒注一意到那蒲團河以會深深的凹下去一個印子。
他只以為是年代太久,所以才磨出這麼個深深的印於,他並沒想到何以坐久了不動,會使蒲團陷下。因為他對於武功一道,可還是一竅不通呢!
他放下書後,便起步走向那竹林間的白石小道。
這時清晨的霧已經散去,但竹葉仍留有許多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