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部分(第2/4 頁)
,那就休怪我等不客氣了。既然好話不聽,那我們可就開罵了。所有言官的眼中,露出了熊熊的鬥志,然後衝著午門的方向,開始大聲的罵了起來。
說朱厚不守禮法的有,說他違背祖制的也有,而更過分的,則說他此等行為有違天理,必然會給大明招致災禍,他最終會成為大明的罪人。
這些話很快就由一個個小太監記錄了下來,送到了朱厚的案頭。朱厚隨後的翻閱了幾下,就扔到了一邊。
“原來我大明的言官就這點水平,詞彙匱乏,也不知道他們怎麼考上進士的。讓他們罵吧,他們罵的什麼內容,你們也不要再給朕送來了,朕懶得看。”外面跪著的言官,都是小嘍,朱厚甚至都懶得跟他們計較。就算把那幫人打一頓又能如何?只會給那些人助長一些名聲罷了,起不到什麼實質的作用。
朱厚需要的,是掌握整個朝堂,現在還不是發火的時候。他就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獵手,此刻看著外面的那些獵物在叫囂個不停,心裡面沒有半點波瀾。只有等他真正對手出現的時候,他才會發出致命一擊,完成華麗的逆轉。
“楊廷和,你可不要讓朕失望。”朱厚輕輕的一笑,命人將四周的門窗徹底關上,這下子,他再也聽不到外面的聲音了。
第八百二十六章 白熱化的衝突
言官們在外面跪了大半天,也喊了大半天,但連半點回應都沒有。要知道,如今這天氣可是逐漸升溫了,人光是站在外面大半天也受不了啊,一個個嗓子眼都火辣辣的,兩眼發花。
可沒辦法,皇帝不出來見他們,他們總不能真的跪死在這吧,只得一個個嘴裡嘟囔幾句昏君,然後灰溜溜的離開了午門。
回去了之後,這些言官怎麼想都不得勁,難不成就這麼放棄了?那可不是他們的性格,自然是回家呼朋喚友,準備拉人一起去午門,一定要逼得皇帝妥協才行。
而到了第二天的時候,前往午門的人數增加到了五十人,除了原本的言官之外,還有一些翰林院的清流,這些人每日裡差事不多,精力充沛的很,每人都花時間寫了好幾篇的文章,就在午門的門口痛罵朱厚。
不過,朱厚依舊不搭理他們,把門一關,在宮內倒是悠閒的很。
所有人其實也知道,別看這些言官罵的狠,但實際上用處不大,皇帝鐵了心不想搭理你,你就算喊破嗓子也沒用。如今這位皇上倒也沉得住氣,如果換做以往的那些皇帝,早就想一些應對之策了。
因為第二日朱厚依舊閉門不出,這些言官的聲討依舊無疾而終。本來以為這件事至少得持續個十天半月,才能進入白熱化的階段。
但在第三天下朝之後,朱厚的一封詔書卻送到了禮部。詔書中通知禮部,說是他準備在十四號的時候,到宗廟替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還算不得什麼,但詔書中卻寫明瞭,他準備給自己的父親上尊號為“皇考恭穆獻皇帝”,而自己的生母為“聖母章聖皇太后”。至於孝宗皇帝,他則稱呼為“皇伯考”。
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是代表他不準備以小宗進入大宗,而是直接把自己這一支提升為大宗,給他父親皇帝的待遇,連原本的興獻王墓也打算升格為陵墓。
而這個詔書一下,禮部尚書毛澄直接把這詔書給撕了,氣的鬍子都要立起來了。如果僅僅是不入大宗,頂多就是一個違背祖制,不守綱常,而這把自家這一支改為大宗,那就等於徹底把綱常給推翻了,他執掌禮部,豈能同意此事?
“今即如此,以後何加?天子為臣之綱,若天子背棄禮法,不守綱常,我大明則離傾覆不遠矣。”毛澄怒氣沖天,直接率領著禮部的一幫官員,也來到了午門之前,請求皇帝收回成命。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入不入大宗,其實也就是一個名分的問題,但對於這些站在頂峰的人物來講,這個名分太重要了。
大明自開國以來,便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必須由嫡長子一脈來繼承皇位。所以,按照道理,朱厚照死亡之後,應該由他的兒子為第一順位,因為朱厚照沒有兒子,那就會輪到他的親兄弟。而比較慘的就是,朱厚照也沒有兄弟,便只能從宗室中挑選出跟他關係最近的朱厚。
為了確保長子繼承皇位這條鐵律不被破壞,朱厚還必須過繼給孝宗,如此才能維護正統。在大明歷史上,唯一一次不是長子一脈繼承的,那就是成祖朱棣。
朱元璋的太子朱標死的太早,所以就定下了皇太孫朱允為皇帝。但朱允要削藩,最後被成祖給搶了江山,而這件事,成為了朱棣最大的黑點,哪怕至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