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4 頁)
科��蚧韉腥恕!�
劉伯承:“不錯,你的快板比我的講話要來得好。”
“不,首長,我……”
“你的道理講得透,而且沒有罵人嘛。”劉伯承伸出寬厚的大手:“我感謝你!”
愉快、歡樂的夜晚過去了。
天還未亮,野司指揮部召開作戰會議。
劉伯承叉開兩指,以斛山砦為中心,在地圖上畫了個圓。
各縱隊頭頭立刻明白,劉伯承要用他的“圓規戰法”了。
剛才,鄧小平已經介紹過形勢:部隊要有大的行動。
一個月來,南線放飛的“麻雀”部隊進展迅速,不斷有好訊息傳來。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解放縣城23座,殲敵正規軍及保安團隊700餘人,並相繼在鄂東、豫南、皖西建立了17個縣的民主政權。而敵人鑑於第58師連續三次在光、商地區被圍,判斷劉鄧主力及指揮部在大別山北麓,於是蔣介石一面電斥顧祝同“網撒得太大,漏洞太多”,一面從鄂東調來整編第7、40師,從皖西調來整編第48、46師,與原在大別山以北地區的整編第85、58、52師等部,對光山、新縣地區全力合圍。用蔣介石的話說,即“要改變戰術,合攻共匪首腦機關,吸引分散之敵回救,在鄂北聚而殲之”。
形勢喜憂參半:喜則調動了敵人,使我得以戰略展開;優則敵軍來勢兇猛如同旋風,我軍首腦機關已處在風暴中心。
劉伯承泰然自若,雙指一左一右,利落地完成了圓規地圖作業。他說:“蔣介石一貫的哲學是以不變應萬變。他的軍事理論也總是拿破崙、希特勒、岡村寧次所謂的圓規戰略那一套,‘廣大廣大的包圍,縮小縮小的殲滅’,看起來氣勢洶洶,其實在它的圓規線段尚未合攏之前,在梳蓖與梳蓖的結合部存有很大的間隙,這就為我們大踏步的機動創造了條件。”
鄧小平接道:“請大家注意,我們的優勢正在於這種機動。衝破敵人的黃河戰略,進軍大別山,是毛主席在戰略全域性上部署的大機動。我們建立新的根據地,面對敵人的重兵包圍,機動已成為我們生存發展之必要。蔣介石的哲學是不變,我們則用靈活的機動戰術逼迫他改變,打破他不變的格局,使他處處被動,而後再尋機逐一殲滅。那時,我們一桌桌酒席就吃得從容了。”
劉伯承:“這就叫作不破不立。我記得這樣一個故事。有一次,貴族們想難為哥倫布,讓他把一個雞蛋豎起來,在場的人都以為哥倫布要出洋相了。誰知他不慌不忙,把雞蛋的一頭敲破擱在桌面上。貴族們喧譁:”你這麼幹不算數!你把雞蛋打破了嘛!‘哥倫布卻從從容容地說:“不打破,如何立起來呢?’”
“我們也要學習哥倫布。”鄧小平笑著端起一隻瓷碗:“當前,敵人就像這隻碗,想把水困在裡面一口喝乾。我們呢?要是把碗全部打碎,不單是沒有那個力量,而且也會造成兵力分散;又像哥倫布,如果把雞蛋打個粉碎,那麼雞蛋也就立不起來了。但是,倘若我們集中力量打破它兩個缺口呢?水自然會像瀑布一樣流下來,以強大的衝擊力把敵人沖垮。這就是司令員常說的,變敵人的包圍圈為一條為我所用的‘利害變換線’。”
對付敵人的合圍,劉伯承有一手絕活,叫作“敵進我進”。具體說就是認清敵人的“圓規戰法”,掌握包圍圈尚未全部合攏時的“利害變換線”,或集中兵力殲敵弱小一部,或留小部隊在內線迷惑敵人,而將大部隊從圍攏的縫隙中跳至外線,在敵後寬大的戰場上機動往來,調動敵人,創造戰機,各個殲滅。如此,既能粉碎敵人的“圍剿”,義保護了敵佔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同時在根據地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深入敵後解決部隊的供給補養,可謂“一箭三雕”。創造了“敵進我退”16字訣的毛澤東曾讚揚說:“劉伯承,你那個‘敵進我進’好呀,整得日本人沒辦法。”
劉伯承問李達:“參謀長,預計敵人全部合攏還要好多時間?”
李達說:“根據偵察和情報分析,還要兩天。”
劉伯承:“蔣委員長開恩喲,給了我們兩天的寬限。兩大之內利害變換,我們要看準火色,毫不猶豫,轉到外翼。”
李達走到地圖前,指著劉伯承畫下的“利害變換線”,宣佈:
“敵部署以7師、40師兩個半旅由麻城向沙窩北進,以48師、58師集結商城,以85師及52師主力集結潢川、羅山一線,估計兩天內可以部署完畢尋我作戰。
“為調動敵人,解決冬衣,殲擊薄弱之敵,部署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