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作品:大勢中原
作者:王玉彬 王蘇紅
內容簡介:
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彷彿一個小小的棋盤。車、馬、炮縱橫馳騁,擁塞其間;士、相、卒各領風騷,高下難分。佔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黃面板華夏後裔,在這盤棋上浴血廝殺,生死較量,決定著這個民族未來的光明與黑暗。
正文
卷首語
1947年夏天。
中國。
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彷彿一個小小的棋盤。車、馬、炮縱橫馳騁,擁塞其間;士、相、卒各領風騷,高下難分。佔世界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的黃面板華夏後裔,在這盤棋上浴血廝殺,生死較量,決定著這個民族未來的光明與黑暗。
對弈雙方執掌帥旗將印的是20世紀中國的兩個代表人物——毛澤東與蔣介石。
據說,從韶山沖頂著風雨走出的毛澤東一生未曾染指真正意義上的棋子,自溪口鎮逆著流水游出的蔣介石也不諳此道。然而,在戰爭這盤有著血與火的棋局上,他們卻殺得有聲有色,難解難分。
一盤棋足足下了20年。
20年間,一盈一虛,此消彼長,終於殺到勢均力敵、黃河為界、舉棋不悔的決勝關頭。
黃河以南的蔣介石直挺挺像根鐵柱子,自信無堅不摧。
黃河北,毛澤東柔韌韌像根修竹,任爾東西南北風。
蔣介石說:中國的天空不能有兩個太陽。
毛澤東笑了:好嘛,中國的天空將對這兩顆太陽做出選擇。
蔣介石是個軍人,軍人的理論永遠是進攻。憑藉三倍於對手的兵力,五倍於對手的武力,“三個月至六個月消滅共產黨”似乎已成定局。
進攻。全面進攻。將對手壓制到黃河一線。
進攻。重點進攻。集中精銳,兩翼出擊,如同一把鐵鉗將共產黨鉗死在西北、華東,乃至華北、東北!
當毛澤東被迫“出宮”、放棄延安時,許多人斷言:蔣介石已經穩操勝券,共產黨則像過早凋謝的黃花,開始枯萎了。連莫斯科也認為撤離延安的決定是錯誤的。
然而蔣介石忘記了,他的對手不僅是個軍人,更是一位哲人。毛澤東通觀全域性,不動聲色地撥動棋子,下了一招險棋:從蔣介石伸來的虎口般的“鉗鉸”處中央突破,三路大軍挺進中原。
於是,戰爭的車輪在這裡扭轉,歷史的軌跡在這裡轉彎。
一個偉大的事蹟由此誕生了!
第1章 盤馬彎弓
豫北 1947年6月9日
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快訊:
國軍數萬勁旅,6月9日從延安向西北掃蕩,佔領保安、青陽岔、臥牛城等處,到達共匪中央首腦部所在地。毛譯東一行正冒雨向北逃竄。
又據當地人士透露,共黨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身負重傷,危在旦夕;共產黨中央書記任弼時在雨夜逃逸時摔下山溝,粉身碎骨……;
在此次追剿行動中,美國測向儀的準確率達百分之百……
電波從古城南京播向全國。
太行山上的陳賡、山東戰場上的陳毅和粟裕、正在豫北休整的劉伯承和鄧小平都聽到了這個“訊息”。
當時劉伯承正拿著放大鏡看地圖,玻璃鏡片後面那唯一健全的眼睛的視線從地圖上很遠的地方收住,倏地轉過身。
鄧小平正在起草給中共中央的電文,他擲筆站了起來。
收音機還在時強時弱地傳出國民黨電臺播音員的聲音。
劉伯承沉默。
鄧小平踱著步子,腳步很急,突然他轉身向電報房走去。
劉伯承緊跟著也進了電報房。
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仍沒有和陝北的“崑崙縱隊”——毛澤東率領的中央前敵委員會接上聯絡。
陝北 1947年6月11日
毛澤東手拄柳木棍,行走在羊腸山道上。
月色朦朧,高聳的山樑、陡峭的崖峁在淡泊的月光中犬牙交錯。重重的露水把山道抹了一層油,山道一側是黑黢黢的深溝。警衛員又把擔架抬到毛澤東跟前,再次被毛澤東推開了。
從6月9日緊急撤出王家灣,已經在劉戡四個半旅的槍口下奔波了三天。劉戡在王家灣毛澤東住過的窯洞裡發現了一個“李德勝同志收”的信封,確認李德勝就是毛澤東,更緊追不捨。
黎明來到天賜灣,嚮導說這是當年皇帝親征下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