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半天沒想明白。
媽的蠢驢,逆向思維懂不懂?世上沒人笨的會不打自招,老子偏反其道而行之叫全京城知道太師府丟了人,他展昭就是再聰明這一次能疑心到咱頭上?
××××××××××××××××××××××××××××××××××
四哥出府的日子總是春光燦爛。
在猥瑣小廝吹雪的帶路下,龐昱昂首闊步往地傳說中“膏梁紈絝敗家子們的天敵”——開封府走去,明媚的陽光傾灑下來,照在他一身簇新的青衣小帽上,奕奕生輝,大搖大擺走過的地方感覺連路上塵土都比之前少了些。
走著走著,忽然前邊一陣喧譁。
但見路人紛紛避讓,潮水一般往兩邊散開,龐昱凝神一看發現遠處走來大群舉著“肅靜”、“迴避”木牌的衙差,後面一頂綠圍紅障泥大轎,鳴鑼開道、儀仗威武的排場在龐昱看來,是相當相當相當滴壯觀吶。
官轎出行,老百姓們自要避讓,可龐昱是誰啊——大宋皇帝的小舅子、當朝第一人龐太師的兒子、還有頭上這個相當頂用的侯爺頭銜……呃乘轎子的見著他得乖乖避開才是,要他閃那除非皇帝姐夫溜出宮來了。
沒有一秒鐘的猶豫,龐昱大步走著迎過去——就算一身家丁裝那他也是貼身服侍安樂侯的家丁,京城裡橫著走都不懼,往前怕個鳥!
龐昱走進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小跳。
列隊走過來儀仗還真是不一般。
隊首以以小紅亭為導,次為紅傘(避雨)、綠扇(障日)和四個敲著銅鑼開路的衙役,再往後是最顯眼的肅靜、迴避木牌和刺繡繪畫的各色的旌旗,旌旗後邊一少年騎高頭大馬在前引路,穿戴紅黑帽的皂役各四人亦步亦趨的跟著,一路呼喝不絕。再再往後才是官員乘坐的大轎,四人抬之,四人左右相扶(即八抬大轎)頂上題銜大烏扇、三簷大黃傘罩著,比以前電視裡看過的什麼欽差出巡壯觀多了。
“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肅靜肅靜眾人迴避。”單隻看那儀仗龐昱已是一怔,等聽到鑼聲敲了整十一下才停……
他唇邊不由得勾出一抹邪笑。
依大宋常例,州縣官等出行鳴鑼,打三響或七響,稱為三棒鑼、七棒鑼,意為“讓讓開”、“軍民人等齊閃開”;道府州官出行鳴鑼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節制一路(北宋時全國分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淮南、江南、荊湖南、荊湖北、兩浙、福建、西川、峽(即峽西)、廣南東、廣南西等十五路,相當於今天的省)的大員出行,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而有資格打上最多的十三棒鑼,意為“大小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滴除了他親爹龐太師整個大宋不會抄過仨。
換言之,敢在京城大路上敲十一響開路的官兒,品級絕對低不了!
作為一個從小沐浴在和諧陽光下、受過良好教訓的穿越男,龐昱對大宋朝的儀仗禮數多少還算有點見識,加上窩在太師府這段時日的耳濡目染,若是皇親國戚、世襲勳貴的坐轎單從制式和外形他就可以認出來。
龐昱很肯定,眼前這官兒既不是國戚世襲也不是世襲勳貴,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乘轎的是高官。京城百官雲集,除了他的黑心老爹還真沒誰隨便就敢擺出來“大小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的架勢,就連宰相、樞密使這倆可以敲十三棒鑼呃通常也只敲十一下——京裡多得是公侯王爺,那能隨便叫人讓道麼。
除此之外,敢這麼敲法同時還擺出這樣諾大架勢的恐怕只有一個人。
京城的最高長官、統攬汴梁一應行政、司法、民生要務的開封府尹包拯!
單是看轎子四周穿著衙役服色維持秩序呃各色漢子,龐昱就肯定自己猜對了九成,等到看清楚隊伍前面高高舉起來的嵌著“開封府尹”四個字的官銜牌,他100%肯定轎子裡邊坐著的就是那丫!
六個字差點衝口便出。
天殺的包黑子?混帳狗官惡賊?
不,是“青天大老爺”外加一個感嘆詞“哎”。
青天大老爺哎,您給草民作主啊——
龐昱一衝動,差點撲過去攔轎喊冤。
——房子著火府裡丟人這事他只怕鬧不大,別的考慮都不需要。
很可惜,龐昱遺憾的沒撲成,準確說是來不及撲。
因為有人快他一步。
“大人,冤枉啊冤枉啊。”搶在龐昱之前,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突然從人群中攘臂奮出,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