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手腳,自己親自跑到城裡向蔣介石求援。上行下效,二營五連連長孫良也丟下部隊也逃進城裡,五連士兵立刻向後潰散,洪兆麟從五連的缺口中殺進來,二團被迫向淡水城退卻,蔣介石大怒之下,槍決了孫良,震懾部隊,同時從許濟七旅中調衛立煌團支援二團,這才穩住二團陣地,但七旅的攻勢也因此減弱,被尹驥擋在望牛崗,當天淡水城以北全線激戰,直至夜幕降臨。
第二天蔣介石只留下一個營守衛淡水城,教導一團全團出擊洪兆麟,經過五小時激戰,洪兆麟終於支撐不住,向常山口和仙人臺退卻,企圖依靠仙人臺的地勢阻擊東征軍的追擊,沒想到的是,粵軍第二師在張明達率領下渡過淡水,擊破果嶺李克誠部的阻擊,向仙人臺後方的蕭樓、老河口發起進攻,這讓洪兆麟尹驥急忙從仙人臺後撤,校軍和粵軍第七旅窮追猛打,洪兆麟和尹驥付出慘重代價後得以退往平山,淡水之戰以東征軍大獲全勝告終。
隨同捷報而來的是一道命令,莊繼華升官了,他被任命為三營營長,接替王俊的職務;七連連長由胡宗南接任,副連長由宋希廉兼任,一排副排長李鐵軍接任一排長,二排副排長王敬久調三排任副排長,在排長杜聿明歸隊前主持三排工作。隨後命令七連立刻從戰俘中挑選士兵補充部隊,將俘虜營交給護送支前隊的粵軍,莊繼華率七連護送支前隊儘快趕往前線。
第三章 風起廣東 第四十九節 破竹
淡水大捷之後東征軍勢如破竹攻克平山、白茫花;洪兆麟尹驥原欲利用白茫花的地形條件阻擊東征軍,但軍無戰心、士氣低落,被粵軍張明達師繞過白茫花,攻擊其側後於是洪尹二部紛紛奪路而逃,尹驥部徹底潰散,洪兆麟僅率三千餘人逃往潮汕地區,至此南線敵軍幾無抵抗。
攻克白茫花後,東征軍總部在白茫花召開會議,許崇智、蔣介石、加侖等前線高階將領均參加,討論下一步作戰方向。
此時縱觀整個戰局,北線滇軍主力與林虎對峙於河源、博羅以北地區,譚延愷部與陳炯光部在連平相持,整個北線處於相持狀態;中線桂軍與滇軍第三軍胡思舜、粵軍陳銘樞旅包圍惠州;由校軍和粵軍組成的南線部隊卻連戰連捷,陳炯明的家鄉海豐已在刀口之下。
南線部隊士氣高漲相對應的是高階將領卻很冷靜,許崇智帶來的訊息表明北線滇軍與林虎在打一場“靜坐”戰爭,雙方很默契的均保持守勢,更為可慮的是楊希閔、劉震寰不久前發表通電主張南北議和,實現國內和平,而後楊希閔竟然丟下部隊去香港了,林虎居然仍然不發動進攻,這其中的隱情令人深思。
擺在東征軍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北上攻取惠州;一是東進攻取海陸豐、潮汕地區。前者的有利之處在於惠州是陳炯明軍的支撐點,拔掉這棵釘子,便於徹底摧毀陳炯明在東江的勢力;不利的地方在於惠州城高牆厚,又經陳軍長期經營防守體系嚴密,滇桂軍曾經圍城數月不下,如果取惠州遷延日久,必然給陳軍以喘息之機,而且楊希閔的動態令人生疑,一旦滇桂軍有變,不但目前的成果會損失殆盡,而且屯兵堅城之下的東征軍必受到敵人的兩面夾擊。東進潮汕的好處是目前當面之敵洪兆麟部已經無力再戰,敵軍兵力空虛,可以趁楊希閔態度未明朗之機拿下潮汕,將洪兆麟部殲滅或驅趕到福建境內;不利之處在於東進是孤軍深入,供應線從廣州到前線至少400裡,而且楊希閔一旦生變,後路有被完全切斷的可能。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參加會議的各軍將領爭論激烈,不過加侖、張明達力主東進,許崇智、蔣介石有些猶豫,許濟則力主北上攻取惠州,他認為目前東征軍經連場大戰,兵力消耗較大,繼續東進風險很大,如果東進他要求休息一段時間,以整補部隊。
加侖表示反對,現在敵人是驚弓之鳥,如果我們休整敵人也就任喘口氣,我們休整完畢,敵人的整頓也完成了,那時我們再要進攻困難將是目前的數倍。
加侖這話沒有說服許濟卻讓蔣介石下了決心,他決定東進,他的決定影響了許崇智,許崇智決定調粵軍陳銘樞旅加入南線作戰,同時向大本營要求增調吳鐵城的警衛軍也加入南線作戰,依然由蔣介石擔任南線總指揮。
具體部署是全軍兵分兩路,左翼由蔣介石率領校軍出梅龍圩進攻海豐;右翼由許崇智親自率領沿西枝江左岸取道三多祝進攻海豐。
南線的潰敗讓陳炯明又驚又怒,他完全沒想到南線敗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僅僅多了兩個團的黃埔校軍,許崇智粵軍的變化就如此之大,他想不明白,故而他把原因歸結為部下不聽指揮,如果洪兆麟能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