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秀的論文。為此,在畢業典禮上,張火丁代表全班發言,總結三年來的學習心得。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十三 專心繼承 探索發展(2)
張火丁在論文中談了自己對程派藝術的獨特感受。她說:
在繼承流派問題上,首先要獲得人物的創作方法之後,有一個不可忽視之點便是認識流派的藝術個性。京劇程派藝術是京劇藝術中滋生出的諸多藝術流派中的一個流派,它的“母親”當然是京劇。常言道“龍生九子,九子各別”,京劇流派藝術也是如此。程派藝術除具備京劇共有的藝術特色之外,它必然又具備程派藝術自己本身的藝術個性。程派藝術之所以受人們喜愛,主要是由它的藝術個性所決定的。程派藝術不是晴空萬里,而是淡雲遮日;它不是不遺餘力,而是遊刃有餘;它不是震耳欲聾,而是韻味無窮。它如南極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於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於水下者多。它含蓄、深沉,具有憂鬱品格。它莊重、典雅,兼有哲學辯證法色彩。程派藝術在許多方面或就藝術本質而言,它與文學中的詩極為相近,可以說是“京劇中的詩”。程派藝術作為完整的藝術流派,所包含的方面常常是很廣泛的。
在這段文字中,張火丁對程派的藝術特色進行了詮釋。她對程派的理解很深刻,很到位。特別是她把程派藝術比喻為“南極的一座巨大的冰山浮於海上,露出水面者少,藏於水下者多”不僅很有新意,而且也十分貼切,說明張火丁真正悟到了程派藝術的神韻。繼承流派首先要理解流派,只有理解了,悟透了,才能在繼承上有所作為。
在如何對待流派的繼承和發展問題上,張火丁談了自己的見解:
程大師常引用一位老畫家的話:“學我者死,似我者生。”這裡的“似”字,就是繼承者發展、變化的一種權力。同時,這裡也涉及一個形似和神似的問題。做戲曲演員,從小學戲,都是先從摹仿形似入手,它是必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戲情戲理便有所掌握,俗稱“開竅”。學習繼承一個流派,也基本上如此。而且在開始階段,形似的要求還很高。流派有鮮明的藝術特徵。如果唱做根本不像這個流派,又談何繼承呢……
在談到如何發展流派藝術時,張火丁認為:
我們青年人頭腦好熱,一說到“發展”,就想急於求成。對流派藝術的發展不能簡單從事。首先要有計劃、有分析、有目標穩定地探索發展。既然是探索,就難免有失敗,不能因為失敗了,就再也不探索了。我們青年演員在發展流派上,也應學學農民“莊稼不收年年種”的精神。為了更好地、有效地、獨立地探索流派藝術的發展,青年演員要自己創造一出新戲,當作探索流派藝術的“試驗田”。這樣在自己的“實驗田”裡探索耕耘,即使探索失敗了也不要灰心,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反覆探索,使其達到流派風格不變、藝術品位提高之目的。
在談到如何“種”好流派藝術“實驗田”時,張火丁在論文中寫道:
不應老是傳統戲,應當有一定比例的現代戲。當然流派藝術創演現代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難度比較大,劇本很難選。我們可以移植兄弟劇種成熟的適合自己條件的演出本。流派藝術演現代戲,在表演、唱腔等方面和本流派的藝術風格會有一定距離,就要在創作中最大限度地開動腦筋,把自己有限的思維投入到無限的創作思維中去,儘量縮短流派藝術的風格和表演現代戲的距離,力爭達到藝術上的完美和風格上的統一。
這段文字凸顯了張火丁繼承和發展程派藝術的理念,她也正是按照這個理念去進行藝術創新的。張火丁在發展程派中遵循了一條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的路子。她與武丑泰斗張春華創演了新版《秋江》;她根據粵劇大師紅線女演出本《祥林嫂》改編的程腔《絕路問蒼天》,以及成功地將《白蛇傳》改為程派新版《白蛇傳》。這說明張火丁從理論到實踐上進行了艱難的探索,使自己在發展程派藝術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個青年演員在漫長的藝術生涯中,“繼承如儲蓄,發展如購物”。我相信,人世間不會出現一個資金不足的人還能買到高檔物品的奇蹟。同樣,沒有深厚藝術基礎的演員,在發展流派藝術上也不可能大有作為。只有專心繼承,探索發展,流派藝術才會呈現出新的生機。
張火丁在發展流派藝術上確實很有見地,用“繼承如儲蓄,發展如購物”來比喻繼承和發展的關係,真是一個絕妙的比喻,將兩者的因果關係形象化了,這也是張火丁畢業論文的出彩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