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知心朋友”。
張芝蘭坐科於天津京劇團少年班,專攻梅派。她的嗓音純正甜美,唱起來圓潤動聽,梅派韻味很濃。50年代,張芝蘭便是天津小有名氣的青年演員。有一次京劇大師梅蘭芳來天津演出時,他看了張芝蘭的演出後,對她十分賞識,認為她很有潛質。出於愛才心切,梅蘭芳大師親自為其指點《穆桂英掛帥》,並讓其子梅葆玖和女兒梅葆玥陪著張芝蘭演出。自此後張芝蘭走紅津門,無形中她成了未入梅蘭芳師門的學生。
張芝蘭在教張火丁《三孃教子》時,讓她尤其要注意梅派唱腔的特點。在發音、咬字、吐氣、韻味上,要特別講究,差一點也不行。有時張火丁唱得不對,張芝蘭也從不發火,而是更加耐心地加以指點。直到張火丁唱準確了,才能獲得透過。時間長了,張火丁悟出了張芝蘭教戲的特點,她以軟磨硬,循循誘導,以達到實授的目的。這為張火丁的藝術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前張火丁在學戲時總是急於求成,恨不得一口吃成一個胖子,自從進了張芝蘭課堂之後,張火丁方感悟到,學戲不能急於求成,要堅持科學態度,循序漸進,以得實授為終極目標。。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七 天津戲校的學藝生活(11)
在張芝蘭的精心“打磨”下,張火丁經過一個學期拿下了《三孃教子》。彩排那天,父母來到戲校,首先拜訪了張芝蘭,感謝她對張火丁的精心培養。這天,張火丁盡情展示自己所學,唱得十分出色,老師和同學都說她聲腔大有進步。張火丁聽到這些讚美之詞,自然十分高興。張芝蘭也很高興,因為張火丁的進步驗證了她的教學成果,她誇讚張火丁有點大青衣的派頭了。
張芝蘭為人隨和,說戲時特別用心,給張火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於張火丁今後如何做人和從藝,都大有裨益。
自從進戲校學戲後,張火丁才真正認識到成功要靠勤奮才能獲得這樣一個道理。她也是用勤奮叩開成功之門的。記得張一有一次去學校看望女兒,女兒還未下課,他就在傳達室坐等。傳達室的師傅問道:“您是誰的家長?”“我是張火丁的父親。”老張答道。“哎呀!你那個姑娘可是個好孩子呀!天天晚上閉燈前在排練廳苦練,真是下了苦功。有時該關燈了;她便央求道‘爺爺;我學戲不容易;您就讓我多練會兒,行嗎?’看著都讓人心疼。我來戲校這麼多年,從來未見過像她這麼刻苦的學生,她這三年可頂六年啊!老張;你有這麼個好姑娘,有福呀!”戲校三年,張火丁付出了太多太多的汗水。正是由於她找到了勤奮這把鑰匙,才開啟了成功的大門。
聆聽關肅霜的教誨
張火丁在孩提時代,就看過由京劇大家關肅霜主演的電影《鐵弓緣》,當時對這位京劇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關肅霜的功夫好生了得,尤其是開打中的靠旗,簡直是出神入化,令人眼花繚亂。
1988年秋,張火丁傾慕的偶像、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關肅霜率領雲南京劇院來天津演出。張火丁自然不會錯過向這位京劇大家學習的機會。她要一睹關肅霜的風采,她要從關肅霜的表演中吸取“藝術營養”。
關肅霜,1928年出生於梨園世家。父親關永齋是著名鼓師。她自15歲時開始拜師學藝。1943年拜戴綺霞、王韻武為師,1959年又拜京劇大師梅蘭芳為師。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她全面繼承了京劇旦角的表演程式和藝術技巧,結合自己扮相俊美、嗓音圓潤甜亮、文武全才的特點,轉移多師,大膽借鑑,銳意創新,融合各家之長,逐步形成了自己新穎獨特的關派藝術風格。
關肅霜來天津頭一天打炮戲是她的成名作《鐵弓緣》。那天,張火丁為看這出戏,是有點急不可耐了。她提前吃了晚飯,來到了演出的地點中國大戲院。用節省下來的伙食費,買了一張戲票,張火丁進門後直奔後臺,因為火丁對這位京劇大家仰慕已久,太想親眼目睹關肅霜的風采了。到了後臺,張火丁向管事人員說:“我是天津戲校的學生,我想看看關肅霜老師。”管事的人很熱情,把張火丁領到關肅霜扮戲處。張火丁看到關肅霜已化妝完畢,正在等著包頭。她中等身材,體型苗條,長方型臉龐,目光炯炯有神,兩個酒窩特別顯眼。張火丁忐忑不安地來到關肅霜身邊,忙說道:“關老師您好!”關肅霜看著火丁,臉上溢滿微笑,顯得十分親切。在見關肅霜之前,火丁還有點心中打鼓,關老師是個大藝術家,她能接見我這個小學生嗎?未曾想關肅霜不僅沒有一點架子,而且十分平易近人,待人十分熱情,使人如沐春風。關肅霜緊緊地握住了張火丁的手,詳細打聽她都學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