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傳承愛心……《做最好的自己》代序(1)
編者按:
今年7月19日,原微軟副總裁李開復博士跳槽到Google公司,引起了包括《紐約時報》等全球上萬家媒體的追逐報道,也在國內引爆了一場關於職業道德的大討論。如今,李開復博士親自撰寫的第一本中文圖書——《做最好的自己》將於9月25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這本圖書中,李開復博士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事業成功的經驗,提出了“成功同心圓”的法則,希望以自己的經驗來幫助中國青少年成為“一個做最好的自己”。本報今日特刊載前國務委員宋健同志專門為本書撰寫的《傳承愛心》代序,以饗廣大讀者。
宋健(前國務委員)
李開復博士,剛及不惑之年,已在資訊科技領域教學、科研中取得了傑出成就,對資訊產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於1998年到北京創辦了微軟中國研究院(現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歷任世界多個著名資訊科技公司的高階領導人,正值事業旭日東昇之際,他不遺餘力地投身於中國的人才培養和科技教育事業。他為青年學子們寫了一系列文章——《我的人才觀》,《給中國大學生的一封信》,《科技· 人才· 教育》等,諄諄敘解科學技術對國家強盛和現代社會的重要,歷述親身經驗,指點事業成功的規律和達到卓越的途徑。他還開辦了“開復學生網”,在網上與中國青少年談心釋疑。
李開復說,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業,而是向青年一代傳承知識和經驗。這是因為他從旅美30多年的切身經歷和中外歷史的對比中,看到了 “一個理智、自信、充滿活力的亞洲大國的和平崛起和她開明的治國方針以及勤奮、向上、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對故土炊煙的眷戀和悌善愛心引發了他向青年學子傳授知識、經驗和指點津樑的激情。
記得那是2003年10月,中國工程院王澱佐副院長和我在出席美國國家工程院年會之後,順訪了位於西雅圖市的微軟公司總部。開復親自安排和陪同會見了當代青年IT英雄比爾·蓋茨和微軟奠基人之一的R·拉希德教授,進行了令人愉快的交談。開復還安排了與一批來自中國的青年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座談會。這都增加了我們對IT產業的瞭解。
在訪美之前的9月30日,我訪問了開復於1998年創辦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傾聽過張亞勤、沈向洋和張宏江等院長關於微軟企業文化的訴說,有了初步印象。當親自看到在研究院工作的青年學子們寬鬆的工作環境、奮然向上的事業追求和愉悅的精神面貌,我真是被感動了。
20世紀末資訊科技的出現,驀然改變了世界,迅速發展到資訊化社會,出現了全新的資訊文明。開始時這種變革是區域性的,為完成特定任務而創造的。隨著應用範圍的擴大和網路的出現,資訊科技中出現了大系統。像Windows這樣的大型作業系統,要控制程式、管理資源、聯結網路和人機交換等,規模之大,結構之複雜,從設計、編制、測試到可用產品,需數千人數年之勞作才能實現。今天的資訊科技,和航天、三峽、粒子加速器等一樣,已變成大科學、大工程、大系統。人們習慣認為對大工程或大系統的管理需要的是鐵的紀律、細密的專業分工、堅硬的時間表和嚴明的階次服從(下級服從上級,區域性服從整體)。提倡的是限制自我,以至用“自我犧牲”的精神去服從大局。
大自然啟示我們,世界的人口越多,個人所能分享的自由越少。例如,18世紀以前,當世界人口只有億(1650年),中國人口億(清,1757年)時,人們可以在地球上自由遷徙。到了20世紀下半葉,世界人口達到60億,中國12億,到處人滿為患,各國都採取了嚴格的管理制度,發明了複雜的簽證程式,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動。同樣,在現代文明社會中,科學、工程和社會組織中,系統越大或工程越大,對區域性元件的功能限制就越嚴格,子件的自由度就越小。這是不可避免的,否則系統的總體功能就會喪失、癱瘓而出現導致衰亡的混亂。動物器官的分工、不同細胞的功能特化就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最高啟示。在如今這樣一個人口眾多、文化多元和五彩繽紛的世界裡,在功能高度特化、組成極為複雜的科學工程系統中,為達到系統的優越效能,對區域性、子系統、元件不能沒有制約,不能沒有紀律。紀律規範和制度是絕對必需的。另一方面,只講整體的需要,過分強調全域性的效能又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引向總體管理的獨裁和專制,扼殺分系統、子系統和個人的些許自由和創造性,窒息了機體進步的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