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一體。史密斯回憶道:“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辦,也沒有人監督我們工作。我們在別人的視線和考慮之外,自由地決定自己該幹什麼。我給好多人打電話介紹我自己和我們公司。” 。。
傻子出國記(4)
由於高盛在倫敦的企業界幾乎沒有什麼名氣,所以它必須有極其“尖端的”產品才能擠入市場。“幸好我們有商業票據那樣的產品,”懷特黑德回憶道,“我們獨特的產品讓我們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商業票據業務當時在倫敦還不為人知,在歐洲大陸也沒有這樣的產品。作為美國領先的商業票據交易商,高盛能夠發售非常與眾不同的產品。透過使用商業票據,大型企業能夠用比銀行商業貸款低得多的利率提高營運資本。就如懷特黑德解釋的:“在歐洲,商業票據最大的突破就是法國電力在70年代早期(透過高盛)成為主要發行商。”
懷特黑德試圖使商業票據在剛剛起步的國際業務中發揮領導作用,他回憶道:“我每年都會去倫敦兩三次,並且會去歐洲出差。與我們投行組的人待上一整天,包括特德·博茨、讓–查爾斯·夏龐蒂埃和鮑勃·漢伯格。很自然,他們那時候都時刻準備著開展業務。我並不是一直四處尋找發行商業票據的機會。我也在觀察我們還能賣點什麼其他東西。”
10年之後,在繼續日本的工作的同時,羅伊·史密斯被派往歐洲,當時吉恩·阿特金森成為東京辦公室的主管。在3年時間裡,在東京工作的史密斯每個月都需要去倫敦待一週。當時倫敦有60多名員工,大多數是證券銷售人員,辦公室設在維多利亞女皇街上的一幢大樓裡,那裡也是芝加哥的伊利諾伊州大陸國民銀行的代表處所在地。①英國最主要的銀行業監管機構—英格蘭銀行堅持所有大銀行和交易商都應該在倫敦金融城能夠步行走到的地方辦公,不過高盛並沒有被認為是主要的大券商,因此也沒有被要求在“平方公里”②辦公。
在瑪格麗特·撒切爾1979年廢除外匯管制之前,英國投資者對投資美國股票都十分謹慎,所以交易量也很小。實際上投資者在購買美國股票時有4個層面的不確定性:
? 該公司業務如何?
? 該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價格如何?
? 美元對英鎊的匯率會如何變化?是貶值,還是……
? “美元溢價”如何改變?由於英國一些部門和機構不能進行美元和英鎊的兌換工作,因此機構投資者必須先從其他英國公司處購買美元用來投資,在倫敦,美元的售價隨著市場的突變可能會有30%的溢價。
這些不確定性極大地限制了美國股票在倫敦的活躍程度和高盛業務的發展,人們都期望廢除外匯管制和30%的溢價規定。公司的小額經紀業務對倫敦和高盛來說都不重要。高盛的投行一度還做小型的出口業務;幫助英國公司購買美國公司;擔任“銷售方代理”為待出售的美國公司尋找英國買家。高盛也出售商業票據、進行一些私募債權的定向發行,偶爾會負責國際證券銀團在美國的發行份額,但是它主要還是一家向英國機構投資者提供經紀服務的美國券商。所有的交易仍然在紐約操作,所以仍然被紐約的後臺所控制。中東客戶的經紀業務也同樣不由倫敦管理。史密斯的職責是構建業務並觀察高盛是否能夠開發出適用於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投行業務。歐洲債券是一個可能性,但是就像史密斯解釋的那樣“與那些極富侵略性的競爭對手同臺競價也使得開展業務成了最容易虧本的道路”。1982年夏末,高盛購買了一家美國銀行的倫敦商業銀行部門以幫助本潤(J·Aron)的全球商品交易進行融資並將其更名為高盛公司。①
傻子出國記(5)
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國際業務在公司的併購和債券業務中所佔比例為20%甚至更高,經紀業務也差不多接近20%,但是對公司收入的貢獻比率卻只有10%,而且還在虧損。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國際業務的利潤已佔公司利潤的20%。將高盛轉變成為一臺國際機器,需要改變公司內部以及數以千計的客戶和非客戶的主旨和理念。自1921~1984年,隆星燃氣(Lone Star Gas)主要透過兩家投行(高盛和所羅門兄弟)開展它的眾多業務。隆星是最“忠誠的客戶”。該公司的CFO桑福德·辛格確實喜歡高盛和所羅門兄弟,而且他也知道這兩家公司在美國確實讓他受益匪淺。他還有一小塊業務在歐洲,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想過把那裡的業務交給高盛。史密斯說道:“我們最忠誠的客戶想當然地認為我們沒有能力而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