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這一要求,他說:“戴維斯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經濟學家。他對貨幣的研究贏得了我們很多客戶的尊重。對於我們的客戶來說,他的專業知識非常重要,當然,對我們公司來說也一樣。所以,儘管我們尊重你們的建議,但是我們不準備告訴他應該說什麼或者應該做什麼。”不到90天,法郎果然出現了貶值。
戴維斯和莫里森將他們對貨幣的分析集中在每年出的三四份分析意見中。每份報告都能使高盛建立大量的高槓杆頭寸。戴維斯和莫里森大概有2/3的分析是正確的。對於富有經驗的交易員來說,他們的分析非常有用,具有巨大的意義。他們一次一次地為公司賺大錢。
華寶的明星汽車行業分析員蒂姆·普勞特能夠感受到在倫敦發生的變革。但是在他自己的公司裡,他對未來的警告性見解卻無法獲得認同。本著“如果你沒法打敗它,那就加入它”的宗旨,他聯絡了戴維斯。他們討論了將來,戴維斯鼓動其加入第一支泛歐洲全明星研究團隊,該團隊成員都在倫敦工作,該團隊將會成為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跨國的“研究—銀行—交易”三角形的強大一邊。利用其跨國組織,高盛穩定地在一個一個的國家獲得了有利的市場地位,特別是在最好的經紀業務集中的地方贏得了大型機構投資者。
利用這“第一隻知更鳥”,曾經的美國明星分析員傑夫·溫卡登開始了一連串的招募行動,並穩步地打造了一支強大的研究團隊。他的戰略就是挖走英國機構在各行業的“潛力無限但經驗不足”、願意致力於客戶服務和具有非凡動力的研究員,給他們提供在他們原來僱主那裡沒法獲得的更快的提升機會。作為“研究員的研究員”,他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招聘者,很快就將高盛塑造成為終極職業目標的僱主。
在其常年爭奪市場領導權的戰鬥當中,高盛有過巨大或突然崛起的優勢,也有過巨大或突然的失誤。有時候只是因為運氣好,有時候是因為他們反應機敏。當嘉誠證券的管理者戴維·梅休(D*id Mayhew)希望和高盛的高階管理人員見面時,帕特·沃德代替當時要在紐約參加其他會議的鮑勃·斯蒂爾(Bob Steel)與其會了面。作為在東京辦公室起家的南非人,沃德對於倫敦很陌生,也從未見過梅休。梅休當時正準備到公司討論剛剛發行的每日電訊公司股票的大宗交易事宜。
梅休於下午5時到達高盛的倫敦總部。為了歡迎他的客人,沃德穿上了西服,因為嘉誠證券一向被認為是女王御用券商而且在倫敦金融城有著特殊和天然的優勢。沃德到第6會議室迎接客人並向他介紹他們的交易員邁克·欣茨(Mike Hintze)。梅休掏出香菸,點燃,然後擺出一副準備控制局面的架勢,並將沉重的玻璃菸灰缸往自己方向挪了一下以便能夠輕易地夠到。沃德不喜歡抽菸而且不願意衣服上留有煙味,所以他脫掉了西服。明顯希望掌控局面的梅休用毋庸置疑的口氣說道:“這次交易的決策者是英代(In…dyah)。我今天和他討論過,而且告訴他市場價是513個點,所以合理的價格是503個點。” 。 想看書來
傻子出國記(13)
欣茨,這個奧地利人—他的專長是大型大宗交易的競價,看起來很茫然地用手搓著圓珠筆,而且越搓越快。沃德站了起來,走到梅休後面輕輕地伸展身子以緩解背痛,小心謹慎而又希望避免太過正式地說:“戴維,非常感謝你來,也很感謝你的初步建議。”然後他轉向奧地利的交易員繼續說道:“邁克,你已經聽到這個意見了。你知道交易金額非常巨大—約有億美元,而且這筆交易只可能由我們來做,由我們來考慮,因為我們有巨大的資產負債表。沒有我們肯定做不成。所以邁克,你來決定出價—一旦你給出價格,那就是我們公司的最終價。”
高盛出價493便士。隨後花了整整兩天完成配售—在29天之後,由於每日電訊公司擔心發行量不穩而降低報紙的零售價—也就是大幅降低利潤,導致其股票市價突降,跌幅超過40%,低於300便士,就像威靈頓在談滑鐵盧時說的:“這可真險啊。”就像黑道家族會小聲抱怨地說道:“這不是個人問題。這是生意。”歡迎來到倫敦。①
就像股票經紀業務對高盛來說非常重要一樣,打造強大的國際投行業務對高盛來說可能更重要一些—部分是因為利潤,部分是因為地位。很多英國公司的價值大大超過其股票市值,所以高盛很快把工作重點放在即將成為這些面臨惡意併購危險的公司的顧問身上。即使無法贏得整個業務,也要爭取分一杯羹。由於高盛在美國反併購業務的領導地位,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