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
二、老師不應要求學生為特定行業獻身
臨近中午,來了一個名牌大學考古系女研究生。我是在北大校園原創歌曲演唱會上見到她的。她學考古,但是進了大學,讀了研究生,她不確定自己是否願意做這個行業……看著年輕美麗的她,我眼前浮現出馬王堆一號女屍,腦海裡形成一個奇幻的感覺,所以趕緊約她來聊聊!
她的問題是:面對包括考古、教育、英語、出版、管理在內的種種選擇,選擇什麼?
我告訴她很多很多改行成功的例子。告訴她:考古固然偉大,但烤麵包的價值也並不低於考古。不要厚此薄彼,也不要厚古薄面,不要把職業分為三六九等。只要是社會需要的東西,都值得我們去做。如果你認定了考古,就繼續考,如果你想通了經商,就大膽闖。
她問:某大學考古繫有一個女生,本科畢業寫出的考古論文,就得到專家大師的高度讚賞,認為她是考古事業的未來領袖、接班人,但她卻拒絕了保研,放棄了考古,進入了與考古無關的企業工作。不少老師譴責這個學生,她問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我說:譴責她的老師,本身值得譴責。老師的最高境界是學生幸福的指路明燈,而不是綁著學生跟隨自己做自己認為偉大的事業。就這個改行女生而言,她難道沒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和工作性質的權利?憑什麼讀了考古就必須考古?
是的,老師們已經沒有權利剝奪這個女生選擇的權利,但從情感和道德上來壓制這個女生的選擇,從而使得我眼前的這個女生不敢放棄考古專業,才是這個故事的本質。
女研究生聽了我的話,臉紅心跳,因為我講出了她敢想而不敢說的話。這是一個好女孩。但是她問我:大家都改行,那誰來搞考古事業呢?
我大怒:這不是我管的事情!越是發達國家,個人選擇越自由,考古事業也越發達。
中國人才流動從體制上來講遠遠不夠自由(比如狗日的戶口制度),但從個人心靈上來講,可能更為僵化。在國家已經允許流動的地方,人心往往還不敢流動。不僅考古學生經商成為問題,經商學生想考古,其實也充滿障礙。在這種人才流動從體制到心靈都還不夠自由的環境裡,中華民族的創造活力遭到重大遏制。
12月14日的諮詢手記(2)
考古,如同烤麵包,是一項偉大的事業。教育者的責任,是鼓勵和引導學生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應該要求他們為特定行業獻身。
三、大學生的新物種起源
下午3點,見到一個經貿大學的學生,大四,在大三那年,成為經貿大學有史以來第一個獲得批准在校期間休學創業的學生。現在一年修學期已過,他獲得了巨大的人生收穫,要來和我分享喜悅。
助手Robin說他很特殊。但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他還是一個很普通的男孩。走到街上,女孩未必會多看他一眼。Robin陪我至少見過了好幾百個學生,他說特殊,必有特殊之處。
這個學生特殊在什麼地方?他一開口,我立即知道了他是一個新物種。
他的特殊之處,並非他休學創業一年,也不是他已經獲得了世界五百強企業將近十個job offer,其中有一個公司,總裁就想直接請他做助理,年薪在第二年就可望達到六位數。
他的特殊之處,在於他非常自信而準確地知道他自己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他不想做創業的企業家,而做大公司的管理者,並已經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這些財富五百強公司的認可與錄用。
一個大四學生,在臨近畢業時如此準確、理性、正確併成功地知道自己三十歲、四十歲、一輩子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採取了休學這樣在中國罕見的革命性行動,去追求和探索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年下來,他有了自己創業的經驗,有了外企實習的經驗,他獲得了追求人生夢想所必需的第一桶金——精神、知識與經驗的黃金。
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併為此努力……簡單一句話,從價值觀到個人綜合能力上了解你自己,know yourself;然後根據這個瞭解去學習,去追求,去奮鬥,是人生設計的根本原則。
這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成為我今天諮詢的歡樂亮點,點燃了我對大學生人生髮展的希望之光,是一片“就業難”、“行路難”哀嘆聲中逆流而起的新物種起源。
我鼓勵他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他說自己不想出名。還引用曾國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