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霹靂手段”,先定下為期一年的“掃蕩行動”,先砍他幾板斧再說。要下辣手,手中就得有兵有槍。四個保安團已經調走三個,只留下已是朋友的賴天球團移駐大餘縣。熊式輝應他之請,把贛南已有3000兵力的保安隊再擴編。小蔣又著手編組培訓贛南的地方武裝,成立一個有600名兵勇的自衛隊總隊,由4個大隊12箇中隊組成,後改為保警總隊。有兵在手才好整頓地方治安。
翻閱當年贛南的報刊雜誌,頗有一些傳奇的故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
面對一個即將糜爛的舊贛南,蔣專員首先在“除舊佈新”四個字上下功夫,“除舊”就是收拾舊贛南,“布新”就是建設新贛南。從哪兒收拾起呢?他在尋找收拾物件。
贛南的賭、煙、娼三害向來十分猖獗,把社會搞得糜爛不堪,烏煙瘴氣。
到了1939年,儘管戰爭風煙瀰漫全國,國難當頭,日軍佔領南昌之後正在準備進犯贛南。“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贛州和專區所屬的11個縣城的一些富紳、顯貴們比“商女”還糟糕,仍在過著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他們嫖妓女、進煙館、上酒樓、迷賭窩,到處是紙醉金迷,汙泥濁水。蔣經國決定先放它三把火,採取“三禁”對付“三害”。
。 想看書來
燒起第一把火 禁菸(1)
為了改變政府衙門的作風,為了瞭解煙、賭、娼這“三害”為害之烈,為了徵詢老百姓對治理贛南的意見建議,蔣專員經常微服私訪,深入街頭巷尾,察訪民情,路見不平,挺身干涉,發生好幾次險情。以後他的表侄毛彭初向他建議:古代清官私行察訪,多有風險,不如改為接受民眾來訪為好。蔣經國聽之有理,就立即設定意見箱,成立“群眾問詢處”,又在專署旁邊設立“民眾接待室”,每逢星期四,親自接見來訪民眾。
蔣經國在贛州城的四廂城門掛了四個大的意見箱,上寫:“本專員親自開箱”。意見箱旁還貼有一張告示,希望有識之士獻計獻策,提出寶貴意見。但是令小蔣略感意外的是,意見箱裡大部分是揭發檢舉貪官汙吏、土豪劣紳和地痞流氓罪行的,獻計獻策的甚少。想當良民而不得的平民百姓,首先想到的是整頓吏治和整頓社會秩序。其中有一張意見書揭發何記興隆土膏行販賣鴉片,毒害老百姓,問蔣專員敢不敢查,敢不敢禁。
蔣專員哪有不敢的?新官上任尚且三把火,何況是蔣太子上任。
蔣專員決定從禁菸開刀,他有章有程,把贛州的頭面人物召了來開懇談會,先打招呼。
在專署辦公室裡,蔣專員對濟濟一堂的紳士名人很客氣地開誠佈公:“諸位,你們是贛州城高山仰止的知名之士,今天請諸位屈尊前來,為的是禁絕‘三害’!贛南是東南戰場前方的後方,後方的前方,地位十分重要!大敵當前,後方不鞏固不眾志成城,何以抗日?這贛州城‘三害’之多,諸位有目共睹。鴉片煙館就有20多家,不管叫‘燕子窩’也好,叫‘高階談話室’也罷,那厚厚布簾遮嚴的小門裡汙濁得很,白天也昏暗渾沌,面黃肌瘦的大煙鬼東倒西歪吞雲吐霧。睹場更是明目張膽,比比皆是,大旅社大飯店的門樓公然高挑‘銀牌餉館’的旗幌,街頭巷尾賭攤也一個挨一個。賭紅了眼的,輸掉了命的,鬥毆鬧事的,攪得社會風氣烏煙瘴氣。娼妓之多也令人咋舌,場井巷姚衙前揚州班雲集,罈子巷古城巷州班彙集,本地的土班更是遍佈大街小巷。不搞行嗎?不禁行嗎?要搞要禁!要搞要禁,才能建設新贛南,才能支援抗日戰爭!”
蔣專員略帶沙啞的男中音,敲擊著名流紳士們的耳鼓。多多少少有些好的名流紳士們仰著脖子洗耳恭聽,神色都很緊張,好像態度嚴肅的蔣專員是指著他們鼻子在罵。
贛州首屈一指的名紳、贛州商會會長劉甲第卻不以為然。他雖也正襟危坐,裝著恭謹,卻撇著嘴,一臉不屑。
按以往的經驗,他對新官上任那三把火不屑一顧,多少任專員都奈何不得他。他開了一爿棉麻布店“劉聚茂”,店面不大,卻是可以與廣東幫抗衡的吉泰幫首領。他北平私立國民大學畢業,練就一筆好顏體字,城中各店面鋪子的招牌橫匾幾乎都出自他的手。他不僅生意文墨俱佳,屬儒雅之士,還挺有政治勢力。1927年,槍殺共產黨人、贛州市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他是得力干將。紅軍三次攻打贛州城,他組織商團與守軍長官馬昆配合,硬是三次守住了古城,弄得紅軍戰將彭德懷無功而返,他因此得到18集團軍少將參議的銜頭。後來又與廣東軍閥打得火熱,又得到廣東省參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