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面的蔣專員,屋子裡活躍的空氣,一下子緊張起來。有意隱瞞身份以便隨意交談的小蔣也猝不及防,不由得也有些不好意思。這時,恰好公路處派來支援的吉普車開到了,大家便登車告別了老人一家,向大餘進發。
夜宿丫山古剎
汽車修好,旅客們登上車,小蔣手癢了,讓司機坐在一旁,他自告奮勇要開車。
開到南康城郊一個兩旁都是住宅的小村,雞呀鴨呀撲騰騰地擋道,由於駕駛技術不夠熟練,軋死了一隻逃躲不及的母雞,闖了禍只好停住車,派衛士找到雞的主人,賠了錢,道了歉,然後讓原來的司機繼續開車朝前走。
按照小蔣預定的日程表,這天的目的地原是大餘縣政府。下午5時車子開到這個縣的丫山山麓,距離縣城只有十來裡了,他卻指點司機停車,率領大家沿著羊腸小徑,登上古樹參天的丫山,左彎右拐地遊覽那鬱郁蒼蒼的風景,然後迂迴轉到一個山門,走過石橋,爬上一段石坡,來到名叫“龍巖寺”的佛寺。
一次平民化的出巡(2)
進了門,赫然一尊盤腿袒腹的彌勒佛,笑容滿臉蹲在那裡。小蔣風趣地指指它說:“這是我的老鄉!”
後來我在贛南採訪,這個細節被民間加工得走了樣。說小蔣走進寺門見了彌勒佛像,掏出手槍就朝他碩大的肚臍眼開了幾槍,以示他是唯物主義者不信迷信。這一摻進意識形態的說法,意在提升小蔣形象,卻與事實不符。他小時候是在女人與寺廟的環境中長大的,祖母、母親都篤信佛教,他也跟著上香敬佛,對神佛有敬畏之心。再說,走進寺廟這化外之地,他是客人,斷不會耍專員架子,朝他的“老鄉”開槍。
小蔣又興致勃勃地把大家引進菩薩滿堂的大殿。殿內燈燭香菸繚繞,兩旁廂房對稱;再進,殿後緊接著石砌高坡,拾級而上,一排整齊的僧房,臨坡排列。整個廟宇廣築,高大、寬敞、結實,大柱、門房、堵壁,色彩鮮豔,清潔整齊,給人的感覺很不像年代久遠的古寺。小蔣升堂入室走遍全寺,好像回到自己的家園一樣親切熟悉。寺院的住持也一見如故,恭敬合掌相迎,毫不見外。
原來一年前,蔣專員在這裡舉辦過幹部訓練班,為寺院作了修葺整理,因此煥然一新,僧人也成了他的老朋友。
那天晚上,小蔣一行就在寺裡食宿,吃齋飯,睡冷板床。同行的人不解地詢問他,為什麼不按預定的計劃趕到大餘縣去?他便輕聲細語可又一本正經地告訴大家:“住在這裡還不好嗎?既飽覽了自然風景,賞心悅目,又享受一宵的清靜自由,不受任何干擾。如果急急忙忙趕到縣裡去,人家興師動眾把你當作頂頭上司接待,又怕吃不好,又怕睡不香,勞民傷財,惟恐出力不討好,何苦呢?”經他這麼一說,大家頻頻點頭不吱聲了。
一次慷慨激昂的談話
第二天天還未亮,大家還在呼呼鼾睡,小蔣就起了床,把大家叫醒,迅速利索地洗漱完畢,登車動身,6點多鐘便到達了大餘縣城。真是君行早,縣政府還空落落的沒有人上班。
這天,正好這個縣舉行鄉、保長都參加的行政會議,蔣專員被請出席了開幕式,並即席講了話。他慷慨激昂地要求那些參加會議的人,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第一,要注意多數人的利益,不要只為少數人錦上添花;第二,要重視整個國家民族的利益,不要光顧各自的鼻子尖;第三,要為長遠的永久的利益著想,不要死死盯著眼面前。他還特別強調每做一件事,要上對得起國家民族,中對得起人民大眾,下經得起捫心自問。作為一個縣鄉工作人員,一個人民的公僕,如果老百姓的痛苦得不到解除,那就是犯下了不能容忍的大罪。
開會前,他沒有要秘書為他寫講稿,照本宣科;講話時,他沒有擺出片紙隻字,作為發言提綱。在洋洋灑灑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講話中,他滔滔不絕,出口成章,每談到一個問題,還得心應手,如數家珍般的列舉一些他所掌握的實際事例或資料印證他的論點。他既能說會道,有條不紊,又抑揚頓挫,情緒飽滿。他懂得講演的藝術,深入淺出,把話說得深刻、感人而通俗,娓娓動聽有說服力。每當談到他所深惡痛絕的人或事,就會激動得捶胸跺腳以至聲淚俱下。有時,他又忍俊不禁,為他所讚賞、高興的情景高聲叫好,笑逐顏開,使得全場的人,始終聚精會神,肅然靜聽,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他的嘴上工夫了得,的的確確要比他的乃父高出多多。
難忘的“金絲被”
在大餘城鄉視察、盤桓了三天,小蔣一行便忙著前往崇義,那是贛南真正的窮山溝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