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連假期也很少回家。高中畢業後,小蔣仍全費資助他升入廈門大學郵電系,學成後投入郵電部門工作。大陸解放時,他隨恩師蔣經國逃到臺灣去了。據說他現在是臺灣郵電總局的要員。
小蔣求才如飢似渴,用人不拘一格的小故事很多,其中以撿來一個衛官最為奇特和耐人尋味。
1941年冬,小蔣的車路過贛南大餘縣的河口村。一個貧窮家庭的孩子土福來剛吃過中飯,忽聽見屋外傳來一聲極清脆的車鳴聲,接著又聽見剎車聲。那時汽車很少進山村,他好奇地跑出門外去看怪物。看見一輛天藍色小轎車正在他家門口倒車,車開進了對門的茶棚裡。“忽拉”跑出的十幾個小孩團團圍住了汽車,他們從未見過那麼漂亮的洋式車(蘇聯進口車),驚奇得“哇哇”叫。也許是土福來走在最前面,也許是他穿的土布棉衣露出的棉花格外引人注目,車上下來一位30來歲的人,走近他親熱地問:“小鬼,去丫山你知道麼?”
土福來怯生生地點頭。去丫山的小路就在他家的右側,已經沒有公路了。
那人又問:“你給我挑行李好嗎?還給我找一個人來。”他又點頭,面前站著的顯然是長官,他緊張得額頭滲出了汗珠。
問話的人矮矮胖胖,蓄平頭,穿一身藍色中山裝,園園的臉上有幾點白斑。蔣經國本是去大餘縣視察,途中聽人說丫山離河口村不遠,忽生閒情逸致,臨時決定去那裡度過別具風味的一夜。
土福來當時也不知道他就是專員,他甚至不知道專員是什麼官,反正抓了他的差就得應差。他找了堂兄陳志祥一起去丫山。他倆挑著帆布包走前邊帶路,蔣經國和他的秘書、隨從副官、司機走在後邊。到丫山大廟時,天已快黑。蔣經國吩咐秘書給兩個挑行李的小鬼每人3塊銀元,打發他們回去。土福來長到18歲了,這是第一次摸到銀元,以前他最多見過銅板。回到家,他把銀元交給守寡的母親,母親高興得淚溼了眼圈。那時節,3塊銀元可以買到兩擔稻穀。
次日清旱,土福來還睡在破棉被裡打呼嚕,蔣經國等人已在一位老頭的帶領下,踏進了土福來的破家。
“小鬼,醒來,醒來。”蔣經國將他喊醒,又對他母親說:“我想帶你兒子去縣城玩玩。”做孃的也不知道哪座祖墳突然冒了青煙,馬上點頭:“好好,可以,可以。”
土福來聽說去縣城,那可是個大地方,一骨碌爬起來,穿好衣服,即隨蔣經國上了車。蔣經國親自開車,緩緩離開了村子。
車到大餘縣城,國民黨大餘縣縣長領專員一行去餐館進早餐。蔣經國居然讓土裡土氣的土福來坐在自己身邊。桌上擺滿了板鴨、魚肉和早點。土福來從未吃過這麼多好菜和點心,也沒經歷過那種場面,又拘束又嘴饞,夾菜時筷子直抖。蔣經國親自給他夾菜,他碗裡盛得滿滿當當的。孫縣長感到納悶,如此土氣穿著如此破爛的一個人,蔣專員何以會對他這麼親熱呢?便以為土福來是專員的什麼親戚,也盛情地為土福來夾萊。土福來哪曾得到過如此待見,長官們越對他親熱他越發慌張。
求才用人不拘一格(2)
蔣經國料理完公事,下午開車駛向城南的小梅關,帶領手下人爬梅山。梅山位於贛粵交界處,山雖不高,但風景極佳。走到半山處的茶亭,大家坐下喝茶。蔣經國打量著土福來,問:“小鬼,你叫什麼名字?”土福來挺不好意思,一怔:“姓陳,沒有名字。”他的確沒有名字。“土福來”是他母親取的小名,太土,他沒敢說出口。蔣經國輕輕嘆息一聲,從衣袋裡掏出了一張僅有3個字的白色小紙片(後來土福來才知道,那是名片,上面的3個字是“蔣經國”),說:“我給你取個名字,這座山叫梅山,你就叫陳梅山。”說畢,在名片空白一面,寫上“陳梅山”3個字,交給了土福來。土福來從此有了正式名字。
小蔣喜歡上了這個土氣樸實沒有名字的小鬼。從大餘回贛州時,又經過河口村,蔣經國又走進了陳梅山家裡,對陳梅山的母親說:“我把你的孩子帶到贛州去,可以嗎?”
陳母早已風聞眼前這位是贛南最大的官了,兒子能被贛南最大的官喜歡那是最大的福氣,窮兒子的福氣真的來了,她連聲說:“好,好。”其時已近年尾,蔣經國要秘書找來紙筆,親手為陳家寫了二副對聯,囑陳母過年時一定貼上(可惜陳梅山已記不起對聯的內容了)。
草屋從此福星高照。除夕,大餘縣長專門派人給陳梅山家送了禮物。後來,全村人都跟著沾了光,壯丁自然可以少送,甚至有稅也乾脆不攤派到這個村來。蔣專員關顧過的村子,誰敢不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