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用口頭,二不用文字,用事實來答覆。”彭也表示滿意了。
。。
高舉抗日救亡旗幟
蔣經國具有鼓動甚至煽動群眾的本事,能在群眾聚會場合煽動得大批群眾熱血沸騰,情緒高漲,慷慨激昂。
有一天夜裡,贛南童子軍營火大會在贛州大操場舉行,他站在講臺上率領數千名群眾高呼口號:“中國萬歲!打倒日本鬼子!”
群眾情緒起來了,小蔣乘熱打鐵問:“我們應該怎麼對付叛徒賣國賊汪精衛?”(汪精衛已在1939年叛逃,依附日本人。)
群眾高聲喊叫:“燒死他!燒死他!”
小蔣大手一揮支援群眾意見:“好,我們就這麼辦!”
汪精衛的醜惡畫像被推到操場上,點上火。小蔣敲起大鑼,群眾高呼:“殺!殺!殺!”同時,數千名年輕人赤膊上陣,在三座營火火光閃爍中,舞出一條長長的火龍。
小蔣由講臺跳下,跟著火龍尾巴舞動起來,他沙啞的呼喊已被群眾的喝彩聲所淹沒。
1939年,日機常來贛州轟炸,贛縣和專署都組織有防空救護隊,小蔣親自參加,以為表率。
有一次寇機投彈,城內兩處著火,造成死傷。贛縣縣長吳劍真在一處搶救,小蔣在另一處搶救。一老婦被炸死,屍體暫置於街旁。解除警報後,市民來觀看的很多。
粵贛閩邊區綏靖司令部的某副官處長路過贛州,也趕到被炸地點觀看,身邊跟著一個衛士。小蔣正幫著挑水,清理現場,看到那個軍官站在屍體旁當看客,即不客氣地走向前對軍官說:“喂,請幫忙把屍體抬進屋裡去,以備收斂。”
那軍官不認識蔣專員,又見他灰頭土臉、大汗淋漓的樣子,以為他就是一個普通救護隊員,竟敢對他來指手劃腳,便反唇相譏說:“要我抬,你們是幹什麼吃的?”
小蔣不高興了,譏諷挖苦地說:“難道你沒有一點同仇敵愾的心嗎?你是來救災還是來看險的?你要知道你是一個軍官,還是一個‘將’字號軍官(帶有領章)。”
那“將”字號軍官罵一聲:“你胡說!”
小蔣也不跟他廢話,即扯住他衣服,強令他抬擔架:“少廢話,給我抬擔架去!”
那軍官的勤務兵拔槍攔住,小蔣的衛士一齊上前聲斥:“大膽!不得在蔣專員面前無禮!”把那個勤務兵的手槍奪下,“跪下!”小蔣責令罰跪那個軍官和他的衛士。
“將”字號軍官碰到了“蔣太子”,再也硬不起來,自認倒黴,只好當街跪下,任人唾罵,丟盡了臉面。
小蔣不依不饒,硬是要那軍官和衛士把屍體抬進屋裡去。而後他又把那個軍官帶到專署,在孫總理像前悔過後,才還槍釋放。把那“將”字號軍官惡治得灰溜溜,夾起尾巴趕緊溜。
這故事一經報刊渲染,家喻戶曉,起到了人人參加抗日救亡的鼓動作用。
改革兵役制度
國民黨的兵役制度很糟糕,到處抓壯丁,弄根繩子捆一串送去兵營。小蔣看不慣,要改革兵役制度,這是蔣經國為直接增加抗戰力量所採取的重要措施。1939年8月,蔣經國在南康縣召開的全區兵役行政會議上,提出今後“將用最大的努力消滅兵役中的不良現象”。隨即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改革:
1。精神動員。從1939年冬季起,每值徵兵之際,各縣政府大量印發政府兵役法令,日本侵略者侵華暴行,前方將士英勇抗戰的動人事蹟等宣傳材料,廣為散發。文化教育界、各中、小學,把抗日將士們的英雄模範事蹟編寫成歌謠、戲劇進行頌揚。邀請抗敵英雄人物做報告。大量書寫諸如“國是我們的巢,家好比是蛋,巢破了,蛋也就一定要打破的,國亡了,家也就保不住了,所以要請各位救家先要救國”;“嫁郎要嫁當兵郎,打勝歸來升官長,一來爾是救了國,二來我有太太當”的標語。破除“好男不當兵”的舊觀念,以“保家先保國”、“當兵升官發財”來誘惑青年,激發民眾抗敵意識,形成“當兵無尚光榮”的氣氛,號召民眾踴躍應徵。
2。優待應徵入伍之壯丁。在進行廣泛兵役宣傳基礎上,各縣政府軍事科把應徵壯丁名額分配到各鄉(鎮)。各鄉(鎮)按照配額的多少,召集全鄉鎮各保調檢合格之及令壯丁,依照三平原則(平等、平允、平均)進行抽籤,不論家庭貧富,一概參加。中籤者由幾個人具保,在接兵部隊到縣以後,即由鄉鎮護送到縣。再由縣檢查委員會檢驗是否合法和身體情況,合格者交新兵徵集所,又稱新兵招待所。招待所內新徵壯丁不但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