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閃爍著剛才孫濤話中的各個場景。手指在沙發的把手上輕輕的敲動著。不一會兒,他又問道:“你看我們有可能把兩個人都爭取過來嗎?”
“有難度,畢竟現在這兩個私底下基本已達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這年頭,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東西,只要他們能滿足自己的願望,選擇誰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他們之間現在爭的也只是個權力而已。”孫濤應道。
“你認為若我們僅僅只能爭取到一個人的話,誰的加盟,會對我們的陣營更加的有利?”
“閻龍是第一副主席,他在足協內也是名正言順的一把手,底蘊更厚一些。想他能夠被直接任命為足協的第一把手,其在上面的關係網,也必定是強於張祥龍的。若能爭取到他的協助,我想我們的路會走的比較輕鬆些。但這種人必定是不會甘於人下,想要控制他肯定要費很多周折。張祥龍這個人有手腕,交際能力強,其的交際圈亦比較的廣泛。這從他從西亞的手中把亞洲盃的舉辦權搶過來後,體委內不少人幫其說話,撐他上位,便可看的出來。不過他在上層的底蘊不厚,沒有什麼可以依靠的靠山,否則媒體那點小事絕對不會影響到體委最終的決定。他現在很缺能夠幫自己一把的同盟,若您可以幫到他,相信其日後對於您的話,必定是會掂量著照做的。對於兩人的選擇,我認為選擇閻龍,會使您少走一些路,但您必須為其鋪好一條路,讓其在奧運會結束之後,開開心心的離開足協。而選擇張祥龍,您倒是可以考慮保留一部分足協的領導班子,做出一幅平穩過度的樣子。這樣體委的面子也好看些。”
一邊聆聽著孫濤的陳述,李寧商一邊做著自己的分析,誠然孫濤的話很有道理,而且絕對可以作為自己行動的參考。但是其卻忽視了一個問題,便是球迷群體。岳父的一句發動**,自下而上的促使足球改革的方案,使得李寧商對於球迷的態度越發的重視起來。
關於對兩人的選擇,目前對於李寧商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最多隻要與一方結成同盟,保持檯面上平衡的局面便可以了,因為此事最終的決定權,並不在這一層面。李寧商與徐有亮最終的戰場還在於高層的決策。
此時,徐有亮早早的便把握了上層的主動權,正如岳父所言,自己最好不要再從上層去動什麼腦筋了,自古官官相護,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面子上總是要維持一種友誼的。所以從古到今,官與官鬥,總是以背後捅刀子的方式進行。他們追求的是殺人不見血的境界。所以一旦有什麼事情決定下來之後,想要人站出來再次反對,除非有巨大的利益,否則是絕對沒有人願意去當這出頭鳥的。
而談到巨大的利益,對於這些人而言,無非兩點,第一、是更高的官階。第二便是名聲。胡為國要李寧商發動**,無非便是要創造一個獲取名聲的絕好環境。當今的為官者,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雖然這更多的是一種喊口號的行為,但自打***建立了新華夏,人民的意願,便成為了一項必須要關注的事情。若哪一任幹部,將任下的民眾搞的怨聲載道,那麼他的仕途也必定不會長久。
李寧商此時就正在考慮民聲的問題。球迷群體對於現在的足協早就極其的不滿意了,從國家隊、國奧隊越踢越醜,衝擊世界盃、奧運會屢屢受挫。到華夏足球在世界上的地位屢屢下滑,亞足聯都不拿華夏足球當回事。從大搞功利足球,放棄對青年梯隊的培養。到大喊要建設青少年梯隊,卻依然不往青年梯隊投錢。從聯賽假球、黑哨屢禁不止,還沒比賽,便知道比賽最終的比分如何。到賭球風行整個神州大陸,引無數球迷家破人亡。從選個國家隊主帥挑三揀四,Lang費備戰時間。到選帥結果每每出人預料,總是以足協資金不足的藉口,選擇一些不知名的主帥執教國字號球隊(事實上,足協是不想自己掏錢而已,他們的眼睛總是盯著別人的口袋)。球迷們早就想用自己的口水,將足協的辦公大樓給淹起來了。
將足協所有領導班子全部清洗掉的想法,李寧商與徐有亮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瞬間將球迷們那已經涼了的心,給重新點燃起來。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造成最大的新聞效應,將所有球迷的眼光重新拉回到華夏足球的周圍。記得有一次,李寧商與幾個朋友偷偷跑到一個大排檔宵夜,當時正在播放夜間新聞,內裡提到歐洲謀國因為賭球風波,所有的足協領導人全部引咎辭職一事。當時便聽到隔壁桌以球迷拍著桌子喊道:“瞧瞧人家,這才是真正的搞事業。我們國家足球都這麼亂了,也從沒見過一個人,為此下過臺。不能比啊。”當時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