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1/4 頁)
的玩世不恭。誠懇地說道:“王怡,這事真的挺謝謝你的。告訴我了媒體對於此事的看法,如果沒有你的電話,我可能要到明天,才會知道事情的發展進度。但那時我再想做出什麼對策,便會有些遲了。大家不都說時間便是金錢嗎。真的謝謝你了。”
面對李寧商忽然的嚴肅,王怡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我,我和詩沁可是好姐妹,你有什麼困難,我當然要拔刀相助了。我馬上把我的郵箱地址編個簡訊給你,你可快點把文稿傳給我,我們報紙一般都在六點前定稿的,遲了,就趕不上,明天的版面了。”
聽到李寧商應了聲是,王怡便迅速告辭,並切斷了電話。晃了晃腦袋,王怡吐了口氣。不知怎麼,王怡很習慣與李寧商以一種調侃的語氣交流。但每當李寧商非常正經的與她說話時,王怡便會不自覺的心跳加速。“搞什麼搞嘛!”輕聲的說了一句。王怡不自覺的笑了起來。
第二天,所有的報紙同時刊登了羅納爾多三人YOYO測試未透過的訊息。或多或少,每家媒體對於此結果,都給予了自己的評價。而在這之間,幾家發行量比較大的報刊,給出了相近的評論,便顯得比較的明顯了。
在這些評論中,所有人都將自己的矛頭,對準了YOYO測試的制度,對準了足協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制度。這些文章認為,作為華夏足球發展到一個階段的產物,YOYO測試可能在建立的初期,為華夏足球的進步,產生過一定的作用。但就目前的華夏足球而言,體能早就不再成為華夏足球最關鍵的存在。讓所有的俱樂部,為了準備測試,而Lang費球隊磨合技戰術的時間是否合適。畢竟足球隊不是長跑隊,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更多講究的是人與人相互的配合。
通篇文章,作者都採用了比較平實、公正的寫法,令讀者在閱讀之後,會感到文章有相當的說服力。然而就在文章的結尾,作者筆鋒卻又一變,對足協的工作予以了質疑。“現在的華夏,人們說的、聽的,最多的詞語,相信一定有‘改革’這個單詞的存在。經濟要改革,國家體制要改革,規章制度要改革。但我們的足球領域為什麼卻從來沒有聽到改革的聲音。領導一屆屆的換,口號一年年的喊。球迷卻從來沒有見到過足協有過什麼本質上的進步。廢舊的制度永遠存在,青少年培訓永遠都只是邊緣性的建設,聯賽永遠都籠罩在黑哨、假球等負面新聞的陰影中。這一切讓華夏的球迷看不到一絲的光亮,球迷的心在滴血,球迷的思想在麻木。為了證明自己以上言論的真實性,筆者甚至呼叫了一份很權威機構的調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華夏球迷的數量隨著年限的增長,而迅速下挫著。到今年為止,華夏球迷的數量不及最高峰時的三分之一。
張翔龍是在不斷搖頭中讀完這些報紙的。在他的身邊,幾個足協的常任服主席都在搖晃著腦袋。這則評論就如同炸彈一般,攻擊著他們的大腦。其間不斷重複著的“不作為”三個字,便如同鋼針一般的刺戳著他們的心臟。那可是所有當權者最怕被評論的三個字,如果被這三個字打上了標籤,無疑便是被宣佈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終結。
張翔龍環視四周,最終將自己的視線停留在了閻龍的身上。此時的閻龍面色鐵青,雙眉深鎖。濃濃的怒意,從他的身上噴發而出。將報紙重重的扔到到了自己面前的桌上,張翔龍說:“這個李寧商的動作還真快,我昨天安排人,將此次事件的矛頭聚焦到了他的身上,沒想到,今天早上便出現了這樣的報道。他把壓力又還給了我們。看來李寧商在媒體中的人脈,還是很廣啊。”乾笑了兩聲,張翔龍又說:“不過這樣的結果應該在我們的預料之內,李寧商必定是李寧商,你們說,是不是!”
閻龍亦丟下了報紙,黑著張臉,他道:“這些報紙上的評論顯然是李寧商發表的,雖然文章的風格各異,手法亦不同。但其的核心觀點都是針對我們足協的。而對於我們昨天在媒體中散播的訊息,沒有一家媒體將其作為自己的主題,在今天的報紙上刊登出來,這說明了什麼?李寧商在新聞界已經擁有了很大的勢力。他已經能夠控制部分新聞媒體的言論導向。可是我們依然要和他打一場新聞戰,大家說說我們該怎麼做?”
第三十九章 新聞大戰
ps:《足聯主席》最近加快了節奏,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沒有,這樣的敘述大家喜歡不喜歡啊。留個言給說客,亦讓說客不斷的調整步伐,找到大家最喜歡的寫法。謝謝大家的支援。喜歡本書,請為本書獻花吧!
————————————————————————————————足協會議室內,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