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頁)
2003年馬德案發後,有關部門對*的問題進行初核,為了躲避中紀委即將到來的“兩規”,*每天呆在家裡燒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
在中紀委“兩規”期間,*常常傻愣愣地面對著牆壁嘟嚷道:“佛啊,你為什麼不保佑我!”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麼深諳佛道的*不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早已經違背佛的教義了嗎?
為了斂財,*曾經要求放棄“正職”要“副職”。那次,佛祖也沒有顯靈,她未能如願。
2001年底,*得知自己將被提名為省政協主席人選,覺得省政協主席沒有實權,省委副書記不僅管著全省的組織工作,更重要的是,還分管著公檢法系統,經過這些年來的經營,公檢法系統當中有不少都是她的人了,這為她大搞權錢交易、高價出售烏紗帽安上了一個堅固的“保險門”。
*多次向省委主要領導以及中央組織部門提出“讓給資格更老的同志”,並要求改任兼任省紀委書記的省委副書記。儘管*在正省級職位面前顯得如此“謙遜”,但組織上還是沒有能夠滿足她的要求。
【案例分析】
看*丈夫“孤身戰六親”苦澀反腐
原黑龍江省委副書記*的“權貴之家”中,有6人涉嫌貪汙受賄,惟一清白的是韓的丈夫。在韓夥同家人受賄950萬元時,韓夫曾“以一戰六”,苦口婆心地勸說他們停止*,但最終還是屢戰屢敗。
從韓夫的“孤立”談起
筆者可以肯定的是,韓家內部瀰漫著的那種*是有益的、是讓人感到驕傲和興奮的事情的氣氛,無疑加速了*的墮落———這就是文化的作用。
目前*的泛濫,原因之一在於*成為一些人眼中“正常”的事情,一些人痛恨*是因為自己沒有機會*。在這樣的一種文化氛圍裡反*,怎麼可能不會越反越腐呢?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反*要取得成功,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如果反腐文化成了家庭文化,則像*這樣的*分子就會承擔強大的心理壓力,就會覺得自己與社會和家庭格格不入,韓的“反腐丈夫”也不會在勸阻*時“口將言而囁嚅”,文化對*的抑制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文化強調心理認同,強調人的自主意識和主動性,也就是透過啟發人的自覺意識達到自控和自律。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雖然我們在制度建設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正像在*家中所表現出來的那樣,一些人在文化上是認同*的,結果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制度的作用。空軍指揮學院郭松民
苦澀的“孤身戰六親”
筆者除了為韓夫苦心護家的行動感佩外,更多的是後背沁汗。同床數十年,目睹妻子一夥非法斂財近千萬之巨,除了他忍受力過人以外,還能剩下什麼可資國人借鑑的反腐良策?
在我國幾千年傳統封建家族觀念薰陶下,像韓夫這樣,想“以廉保家”者有,但少,最終“以一戰六”,免不了敗北的命運;相反,“振興家業”者眾,似乎“只求致富,不問出路”的“攥錢文化”正肆虐著我們社會的肌體。在此反腐土壤中,要丈夫大義“滅妻”,可謂難於上青天。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韓桂芝:黑龍江政壇的“幫主”(10)
韓夫沒想到去舉報妻子,不外乎是心裡仍藏著那一層僥倖心理。進一步說,韓夫在抵抗*侵襲中的默不作聲,恰恰反映出當今反腐的利刃依然未插進*者的軟肋,行之有效的讓貪官無處可藏的反腐巨大合力場未形成,反腐還只是一些鬥士在那裡與貪官在赤膊上陣,反腐群眾基礎還顯得很薄弱。
如此看來,要讓反腐利劍斬所有貪官於馬下,我們必須變離奇為常態,讓監督無處不在,讓權力徹底公開運作,使公權無法、無處、無膽墮落。這才是反腐工作從源頭抓起的惟一路徑。四川省成都市周明華勇當“廉內助”只是個案
一個貪官的背後,往往站著一個“貪內助”,這已經為無數的事實所證明,而韓夫的做法,無疑不符合人們對這一現象的常識。
韓夫屢次勸阻均以失敗告終實在很正常,其中的道理並不複雜。一方面,權力炙手可熱的官員常常聽不進任何勸告。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不受監督的權力是喪心病狂、不可理喻的。另一方面,利用“廉內助”反腐,作用極其有限。“廉內助”靠的是道德上的自覺,而道德通常奈何不了不受約束的權力。
其實“貪內助”之心思,與貪官之心思並無二致,顯然都是認為自己搞*暴露的機率不高。當然,我並不反對利用“廉內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