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保路運動就是因為清政府想吞掉民間資本而引發的。
那中年人哈哈一笑,說道:“那自然不會,我們華東政府是有信譽的,不然我們怎麼可能買債券。”
言語中顯然對政府極有信心。
“我們兩是剛來杭州的外地客商,還望請教一番華東自治政府的商業政策,不知可否賜教?”閻錫山抱拳笑道。
“這你就找對人了,我們茶館天天聽新聞,對政府政策那是瞭如指掌。”那個中年人搖了搖紙扇笑道。
“兄臺高姓大名?”閻錫山問。
“在下姓王,是茶館的老闆。”
“原來是王老闆,失敬,失敬,還請賜教這經商當做哪一行業來得好些?”閻錫山一臉笑容的問道。
“說起投資,當前比較流行的就是辦實業和辦農墾公司,這兩方面都是很賺錢的。”茶館的王老闆指點道:“就說辦工廠來說,只要是你要辦廠,政府都會給你們先進的裝置和技術,這些裝置和技術大多連洋人都比不上。不過這也是得看類別的,像現在紡織、造紙這些行業都被中盛、華盛集團佔了大頭,所以想擠進去不是那麼容易,不過想辦工業,有個定律最是合用。”
“什麼定律?”閻錫山好奇的問。
“那就是洋人能造,而我們造不出的東西,你若是想辦這樣的工廠,半個月內政府就能把裝置弄來,而且裝置都比洋人的好,造出的東西比洋人還便宜。”王老闆說道。
“還有這回事?”閻錫山奇怪,王老闆說道:“那是自然,現在自治三省的資本家都這麼搞,而且政府有個很好的政策,那就是買裝置不需要馬上付錢,你可以用貸款方式先弄到裝置,也就是先把錢先欠著,或者乾脆以股份換裝置,也就是裝置不需要還錢,所以辦廠門檻比較低。”
“那農墾公司又是怎麼回事?”閻錫山問道。
陳炯明聽了說道:“去年我倒是看到不少農墾公司到廣東租地種甘蔗,大概有兩千多萬畝。”
“這位兄弟說的不錯,農墾公司就是到處租地種東西,說起農墾公司,那可就賺錢啦去年那些農墾公司在江蘇包了上千萬畝地種棉花,直接賺了幾個億。”王老闆說道。
“農墾公司怎會如此賺錢?”閻錫山傻眼道。
“因為委員長有入股,所以這些農墾公司一有高產品種,就說種棉花,普通棉花一畝地最多也就長個兩公擔棉花,政府給的高產棉花一畝地要是管得好,收個五六公擔都有可能,不過大多也就長四公擔到五公擔,這產量就高出了一倍還要多。加上委員長會給先進的生產裝置,像現在農墾公司給地施肥都是用飛機,勞工的成本也省了,這農墾公司自然是暴利了。”王老闆說道。
“不過農墾公司有個劃分,那就是種經濟作物和種糧食作物,種經濟作物就是靠產量和先進管理來賺錢,用工不會少太多,但產量更多,所以這經濟作物碰上好的年頭,來錢比較快。至於種糧食,播種時有插秧機、播種機什麼的,施肥的時候用飛機,收割的時候用的是像小山一樣大的收割機,一個人就能管上幾千畝地。用工少了,利潤自然也就上去了。”
閻錫山聽了很意動,他山西那麼多地,也能辦農墾公司啊問道:“那這農墾公司要怎麼辦?”
“要辦農墾公司就得有大筆資金了,特別是現在政府不是太缺農墾公司,銀行都不是很願意放貸了。而且要開農墾公司,這管理得做到規範,這就得去華東大學農業學院請那些大學生出來幫忙管理了,不過現在他們比較搶手,也不是很好請,有的甚至剛入學就被預定了,幾個農墾公司上個月差點因為爭人打起來。”
“不對呀這要是一個人就能種幾千畝地,那農民種什麼?他們不是沒生計了嗎?”閻錫山突然想到了市場問題,若是生產力發展到這種程度,那糧價肯定大跌,那農民肯定活不下去的。
“這個你就不懂了吧糧價跌是肯定的,那些務農的現在很多已經進城打工了,現在到處修鐵路、公路、大橋,工廠又天天有在建,到處都是要用工的,所以在農村活不下去來城裡可以找到事做。”王老闆說道,“現在每天都有大批農民工進城,聽廣播裡說,這叫城市化,工業化什麼的。以後大部分人都會來成立,鄉下的人會減少最少七成。”
“當然了,政府也是有考慮這個問題的,所以去年沒怎麼普及機耕,今年反正能用機耕的地區都用機耕了。至於那些不能用機耕的山區,都是種一些經濟效益更好的農作物,像水果什麼的,現在糧食和肉類價格都很低,唯獨水果這些東西還真是貴得嚇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