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4/4 頁)
生意也就好做了。
其他國家的棉花單產比不上中國,生產成本自然也就更高,所以明年就算是棉花價格回升,其他國家也爭不起。
那些產棉國自然能夠透過建立關稅來保護他們的種棉業,但問題是全球並非每一個國家都能種植棉花,那些種棉業只能依靠關稅來生存的國家,他們是與國際市場無緣的。
當然,棉花不是一下子就賣出去的,棉花是慢慢的出售,棉花采收也分五六道,甚至是七八道,加上加工處理等等,可以賣一整年,從今年棉花采收,賣到明年棉花成熟。
中國紡織業在這樣的形勢下大佔便宜,首先在原材料價格上就大佔便宜,同時在運輸上也很佔便宜。
那些紡織廠可以直接把棉花紡織為成品在售出,而其他國家很多要從中國把棉花買去再紡織,再運出去。
因此秋收一到,各紡織廠利潤暴漲。
英國和日本兩國在中國的市場基本上完全喪失,華東的那些紡織廠突然降低棉布售價,實在讓他們招架不住。
不過有些美國商人在華東投資紡織廠卻是賺錢了,不過這些美國商人投資的紡織廠生產出的棉布在華東境內卻是賣不動,因為服裝廠什麼的不要他們的棉布,會自己做衣服的百姓也不認那種沒有貼上‘中國製造’或者貼了精品商標的商品。
所以那些美國資本的紡織廠多是走出口路線。
對於這些外國資本,夏鈞也有辦法整他們,現在已經提高出了口關稅,然後給民族資本退稅。
不過做人不能做得太絕,畢竟現在夏鈞在美國也是有投資,所以一併給美國資本的公司也退稅了。
但對於日本的紡織廠來說,他們雖然也能買到一樣價格的棉花,但他們在中國內部能賣得動的地方極少,而在出口方面因為沒有辦法享受退稅的優惠,所以被打擊得很慘,紡織廠倒了一家又一家。
不過中國的民族壁壘還沒有完全建立,在華東自治政府管轄範圍區域之外依舊有人買洋貨,所以還是有一些外資紡織廠殘存,但也只能是苟延殘喘了。
在養殖業上也發展迅猛,如今在雞肉、豬肉出口上,華東自治政府的出口額度已經增加到了五億元。
華東自治政府一邊出口肉類,一邊從國外買入小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