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 頁)
火,終將大火撲滅,保住軍艦
“來遠”艦帶傷堅持戰鬥,直至日艦先行逃離戰場。“來遠”艦是北洋艦隊倖存軍艦中受傷最重的一艘。戰後,“來遠”艦駛歸旅順。
謝葆璋與管輪人員密切配合,將已受重傷的“來遠”安全駛歸旅順基地,駛回旅順口之際,中西各人見其傷勢沉重,而竟安然返旌,無不大奇之。
二十一年(1895年)正月初五日,日軍水陸夾擊威海衛港內的北洋艦隊。正月十二日凌晨,日本魚雷艇潛入港內偷襲,由於北洋艦隊的英勇抵抗,日本海軍對威海的正面進攻遲遲不能得手。於是,日軍派出魚雷艇隊,借夜色的掩護,潛入港內進行偷襲。2月5日,日軍魚雷艇施放的魚雷擊中受傷的“來遠”艦。隨著一聲巨響,“來遠”艦龐大的身軀急速地翻轉,露出紅色的艦底,不久即沉入海底,艦上官兵30多人遇難。
謝葆璋在軍艦爆炸的剎那間,縱身跳入冰冷剌骨的海中,憑著一身好水性,拼命游上劉公島,得以死裡逃生。幾天後,北洋艦隊在劉公島全軍覆沒。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將北洋艦隊編制取消,數以千計劫後餘生的海軍官兵被遣散回鄉。謝葆璋輾轉回到福州,和家人團聚,與妻子家人度過一段平靜生活。
1903年謝葆璋復出任職,就任煙臺海軍學堂第一任校長,由於謝葆璋的出色領導,煙臺海軍學堂發展迅速,短短几年便趕上和超過一些老牌的海軍學校,位居清末四大海校之首。
謝葆璋是位有進步思想的愛國軍人,冰心的舅舅楊子玉是同盟會會員,經常與謝葆璋一起作詩談文,借抒情懷。
煙臺海軍學堂的學生,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和中國海軍的衰敗狀況日益不滿。他們訂閱不少清政府明令禁止的同盟會報刊,開始逐步同情和支援資產階級**,個別學生甚至與同盟會建立秘密聯絡。
清宣統元年(1909年),籌辦海軍大臣載洵視察煙臺海軍學堂,認為學堂辦得有成績,質量較高。於是,清政府決定選派20名滿族貴胄學生來校學習,提前畢業,以加強滿族人對海軍的控制。
滿族貴胄學生的到來,激起漢族學生強烈的反抗情緒,雙方不斷髮生磨擦。宣統二年(1910年)的春季運動會上,為爭奪一項錦標,互相仇視的滿漢學生爆發激烈衝突。事件發生後,地方官員秉承朝廷旨意,要求校方嚴懲漢族學生。謝葆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