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4/4 頁)
第七十八章 春節大捐款
第三次桂太郎內閣在高喊“維護憲政、打倒閥族”口號的護憲運動中宣佈總辭職。促使桂太郎內閣倒臺的一個原因是山本權兵衛氣勢洶洶地逼迫桂太郎儘快辭職,併為此拜訪了西園寺公望做工作。山本權兵衛一下子成為政治明星,他與政友會的關係也被刻意渲染出來。
加上此次海軍失敗,責任大部分賴到了陸軍的桂太郎身上,終於讓日本海軍當中出了一個內閣首相。
西南戰爭以後,日本從“海陸軍”的說法變到“陸海軍”,海軍一下子矮了半截,從此就在陸軍老大的影子裡面過日子,海軍也只敢怒不敢言。
而甲午,日俄兩場戰爭中海軍的表現不錯,人氣和地位也就跟著上升,陸軍對海軍也越來越給面子。
1913年2月山本權兵衛海軍大將當上了首相,海軍終於到達了頂點。這不是件小事,陸軍可能已經不希罕什麼首相不首相了,因為那東西似乎“常駐”陸軍,山縣有朋,桂太郎都當過首相,可對於海軍而言這是開天闢地第一遭,海相是在日俄戰爭時專管後勤的齋藤實,次官是山本的女婿財部彪,海軍軍令部總長是伊集院五郎,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加藤友三郎,據說是海軍的最強陣容,海軍總算是混出個樣子來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海軍透過了多達兩個億的海軍預算,這兩億日元的海軍預算對日本來說可謂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但海軍的敗之後,日本國內的國民都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海軍發行的債券很快被搶購一空。
山本權兵衛把這兩億元的預算撥給海軍後,日本海軍計劃開始建造八八艦隊的計劃。
八八艦隊計劃包括建造扶桑級戰列艦和金剛級巡洋艦。
扶桑級戰列艦的建造計劃是日本帝國海軍以八八艦隊名義提出的軍艦建造計劃的一部分。
1911年日本批准沿用“第三期海軍艦艇擴張計劃”中的“第三號戰艦”(扶桑號)的建造預算,在1910年的日本海軍提交的造艦計劃中,計劃再建造7艘戰列艦,由於預算被刪減以及拖延的原因一直未能上馬。
1913年日本海軍損失慘重,這讓日本內閣批准了扶桑級戰列艦的其他六艘的建造計劃,預計在六年內再造六艘扶桑級戰列艦,總共建造七艘。
同時日本海軍還批准了金剛級巡洋艦的製造計劃,計劃在六年內製造出金剛、比睿、榛名、霧島四艘一等巡洋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