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地的甘蔗大概也就賣到30元,而這一畝甘蔗最少能創造價值45元的蔗糖。
使用大型機械化生產的糖廠,生產一噸蔗糖的成本僅需六毛錢,相比傳統的手工作坊節省了十幾倍的成本。
1。5噸糖利潤,工廠最少有14元。
而蔗農這邊,一畝地的甘蔗賣到30元,除去成本所需的8元左右,一畝地還能賺到22元,收入基本上也就和種植水稻差不多。
水稻方面,一畝地所創造的價值,也就是14元左右,有的高產田可以達到18元,成本一般在3~4元左右,一般一畝地單季可以有10~15元左右的收入。水稻則可以一年種植兩季,甘蔗一年只能種一季,不過在之前可以種植大豆、花生等作物,另外種植甘蔗的勞動力強度不是那麼高,因此甘蔗比水稻要賺錢一些。
就一畝地來說,這樣的收入對這個年代的農民是非常可觀的,畢竟一戶人家基本上可以耕作五六畝地,有的甚至可以有十幾畝。
就五畝地來算,一年下來,一戶人家基本上也就有七八十元的收入,如果勞動力多一些,種上十畝地,也有有近上百元的收入。
而在限制了地租之後,佃農的收入基本上和自耕農沒有太大的區別,農民的收入可謂是比工人高出不少。
由於糖廠利潤太高,稅務部主張馬上向他們增收暴利稅,朱澄嘉對夏鈞報告說:“校長你看,這四大糖廠的利潤都快達到50了。”
夏鈞拿著稅務部提供的福建四大糖廠的盈利報表看了半天,說道:“50確實是暴利了一些,讓他們把利潤降到30吧”
“學生認為,20即可。”朱澄嘉說道,“據學生所知,四大糖廠建廠所投入資金總額僅800萬元左右,而今年福建的甘蔗產量,加上這樣的利潤,可以讓他們賺到近5000萬的利潤。”
這小子擺明要從他口袋裡摸錢,夏鈞摸了摸額頭,反正政府的錢和華東集團的錢沒什麼兩樣,於是說道:“好吧那就百分之二十吧”
“是。”朱澄嘉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對華東集團徵稅,其實也是把華東集團看成了變相的國有企業。
校長為華東自治政府最高首腦,他的財產與政府基本上不分家,從之前的保安團到現在的三省自治,華東集團的企業基本上每個月都在向財政部輸血,多徵稅和少徵稅對華東集團並無影響,反而能從四大糖廠的民營資本那裡摳出一千多萬元的稅收。
“校長,另外今年福建地主大部分要求自主經營,我們應該儘快把稅收定確定下來,可以想象,那些地主的利潤將十分豐厚,而那些農墾公司的利潤更是絕對的暴利。”朱澄嘉對夏鈞說道。
“嗯,你先去和楊明柳先商討一下,然後把報告提交給我。”夏鈞點頭說道,農業稅必須儘早確定了。
也正是因為農民收入比工人高,因此那些地主在今年大部分都決定自主經營,特別是福建的地主。
之前夏鈞把佃租下調到每畝地十斤大米的白菜價,福建地主並未有多少站出來反對,主要是因為福建的地主早已發現自主經營的利潤。
就說山區的地主,他們的田產大部分不適合機耕,但問題是,就算不用機耕,一個勞動力每天勞動八個小時,耕作5畝地並不是問題,畢竟除了農忙的時候,並不需要那麼多的勞動力,農忙的時候可以請幫工,或者讓工人加班。
因此一個工人一個月2元的工資,加上加班費用,一年僅需支出30元左右,如果說谷價從一公擔(100公斤)2元降低到1。5元,一畝地最少有7公擔的產量,普遍有8公擔,扣去買種所需的1公擔,一畝地也就有8。5元的收入,化肥再用掉1元,還有7。5元,加上雜費上的0。5元,還有7元,那麼一個勞動力還能提供5元的利潤,平均每畝地也就是1元的收入,和之前的50斤大米相比有縮水一些,但如果種植其他作物呢?例如甘蔗、菸草或者水果,選擇那些經濟作物的話,利潤起碼高出一倍。
如果是平原上的地主,他們的利潤就更高了,因為土地可以進行機耕,1個勞動力起碼能耕作50畝以上,如果政府能給他們提供最先進的機耕裝置(夏鈞兌換的,自己無法生產),那麼一個勞動力負責上千畝的土地的生產都有可能,在平原上種穀物的利潤就非常高了。
利潤有多高,取決於夏鈞給他們提供什麼程度的機械,當前在平原上種植的作物中,也就是水稻、玉米兩種,另外今年的農業規劃裡還要有大豆。
楊明柳很快將三省農業規劃提交了上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