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4/4 頁)
該儘早培養,否則到時地盤擴張了,卻沒人進行管理。
緊接著夏鈞又成立了‘建州技校’,技校分為‘運輸系’、‘工程系’‘電工系’、‘維修系’、‘生產系’。
並且抽調了十幾名漢語說得好的教師,成立了‘漢語普及處’,可惜夏鈞手上的師資不夠,否則就可以在軍隊掃盲了。
閩北地區說的是閩北方言,閩北方言中夾雜著大量漢語發音,也屬於漢語系,例如‘有’、‘小’等詞的發音都是與漢語一致,發音上與漢語有較為固定的音調翻譯,例如閩北方言中指一件物品漂亮,是說古漢語中‘雅式’一詞,當地人不仔細琢磨,大多都以為是漂亮的意思,而按照固定的音調翻譯成漢語,就成了‘雅式’。
組詞上則帶著一些古越語的組詞方式,例如母雞,組詞是雞母。
這種語言是古代漢語與古越語融合而形成的,閩北地區作為八閩古都,吸納的漢語較多,在閩北推行普通話比較容易。
另外日本話中12345這些數字的發音與閩北話一樣,很可能是去日本行商的閩北人傳播過去的,福建古代很多人去日本行商,這也就不足為怪了。
民族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和行為形態的結合,古代漢族是以服裝、頭飾為主要意識形態,而語言上比較雜亂,統一語言可以加強行為形態的統一,這種統一不是說要摒棄方言,而是在懂得說方言的同時,還要懂得說普通話。
在這個衝突愈加激烈的時代,任何一個區域的人都必須抱團生存,因此出現了民族意識和形態。
西方的民族意識的歷史並不太長,他們在十八世紀時才逐漸形成民族,中國的民族形態是從漢代時形成的,也僅是漢人衣冠的形態為主,形態上比較統一,雖然語言不同,但穿著、習俗在各地區都很相似,但意識上比較淡薄。
清末是民族思想覺醒的時期,光復會那種夾雜著血統思想的民族主義,就是當代普遍流行的。
1905年左右,一些人在租借報紙上宣揚這種民族思想,引起了極大的爭論,支援方情緒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