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是上百立方米的東西被挖起來,然後倒在卡車上,卡車沿著圓坑內一圈圈的道路上下運輸著。
上面就是一個選礦廠,礦物被精選出來之後,馬上由火車運往沿海港口,然後一箱箱的集裝箱裝上集裝箱貨輪,貨輪裝滿之後便啟程返回中國。
這是一種無比高效的採礦方式,然而其他國家卻無法複製,因為他們沒有挖掘機,他們造不出挖掘機,更別說如此巨大的挖掘機。
這些挖掘機從不出口,只供應給中國國內的建築行業、採礦行業使用,在國外也僅有華東礦業公司這些少數公司才能使用,因為華東自治政府也造不出這些大型機械,全是靠夏鈞從兌換平臺上購買。
在澳大利亞中南部的奧林匹克壩銅鈾金礦床地點偏僻,周圍上百里甚至沒有一個城鎮,華東礦業公司把周圍的土地都購買了下來,然後開始在這裡進行瘋狂的挖掘。
大量的銅礦、鈾礦,以及金子被挖了出來,金礦並不是太多,由於是伴生,冶煉比較麻煩。
不過銅礦和鈾礦卻是十分容易開採的。
這個年代人們對鈾礦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並不知道這東西是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的。
澳大利亞政府對於華東礦業公司的行為並未引起太大的警惕,反而對他們瘋狂挖掘礦產感到高興。
因為華東礦業公司每出口一噸礦石,他們就能收取一美元的出口稅,華東礦業公司已經成了納稅大戶,今年所創造的出口稅已經增加到了一千三百萬美元,這個年代的澳大利亞各方面都很落後,工業只是剛剛起步,華東礦業公司自然成了財神爺。
相對於越來越多湧入澳大利亞的華人,澳大利亞政府同樣還沒反應過來,因為這些華人主要是在華東礦業公司這樣的中國企業任職,出現在人們眼前的頻率不是太高,因此澳大利亞的白人們都沒有感覺到華人有增加太多,只是當澳大利亞政府拿出移民資料時才會嚇一跳,原來移民到澳大利亞的華人已經達到五十萬人……
目前華東礦業公司在澳大利亞的礦產挖掘已經開始收縮,這讓很多人看不明白,為什麼澳大利亞那麼多礦不挖,要向美洲轉移?
這是因為夏鈞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他看準了澳大利亞,未來澳洲將成為中國的領土,因此他不再在澳洲擴張採礦規模,而是開始大肆購買存在礦產的地皮,把採礦目標放到那些他沒有什麼領土期望的地區。
南美洲和美國成了首選之地,其中美國是挖掘的重點地區,至於在南美洲,夏鈞更傾向於商業控制,對於美國,夏鈞則開始嘗試消耗他們的資源。
因此華東自治政府的商業中心開始從南洋、澳大利亞向北美、南北地區轉移,夏鈞還缺少北美的資源圖,下個月再買。
反正現在手上有錢,就算開採不了,先把地買下來再說。反正若是雙方打起來,地被沒收掉之後,打贏了還是中國的。
……
三年,僅僅是三年,原本的華東自治三省此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鐵路、公路覆蓋了每一個縣城。
大量的工廠開始在三省各地開設起來,其中以浙江的工廠最多,福建、江西兩省緊隨其後。
隨著聯通各省的鐵路陸續開通,以及華東自治政府對鐵路線土匪的徹底肅清,各省勞工開始湧入華東各省,其中以原華東自治三省所吸納的勞動力最多。
各省百姓聽說華東三省日子好過,最初有少數人首先來到了華東自治三省,還沒幾年,就帶動了許多老鄉前來華東三省謀生。
隨著華東自治政府的擴張,一連吞下四個省,三省了七省,就業崗位變得更多了,到處都是在開工的工程,到處都是不斷開設的工廠,讓華東自治七省內部的勞工都有些不夠用。
今年更是達到了一個工潮的高峰期,大量的百姓拖家帶口,全家來到華東自治七省謀生。
對於人口向沿海轉移,這是一正常規律,畢竟中國作為只有一邊有海的國家來說,想要兩邊均衡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沿海人口多到一定程度就會畸形了,1915年即將到來,各部門開始將經濟向內陸引導。
首先將經濟引向湖南、湖北、四川三省轉移,主要的措施首先就是農業的轉移,農墾公司開始向這三省發展。
接著就是工業上的轉移,以開發可再生利用資源為主的工業,鼓勵他們向內陸發展。
在經濟佈局上,冶金業主要佈置在沿海,因為華東自治政府不怎麼在內部挖礦,走的是進口礦石的路線,因此佈置在沿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