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頁)
境很好,但對人類生存來說是窮山惡水,緬甸北部的環境正是那種瘴氣之地,英國人對緬甸北部並不是太重視。
果敢漢族武裝集團對外則是偽裝成緬甸地方勢力,而掩藏本質是漢族的事實,這樣可以麻痺英國人。
如果英國人知道這是漢族勢力,那麼定然會第一時間進行圍剿。
在對緬甸土著進行漢化的同時,果敢漢族武裝集團確定瞭解放緬甸人民的旗幟,實際上也就是個幌子。
誰會去真正解放緬甸人民啊只是用來煽動緬甸人的口號罷了,順便也將這個集團偽裝成是緬甸人的武裝集團。
喊出這樣的口號,英國人是肯定要征剿的,但只要不和中國扯上關係,中國在外交上也就可以置身度外。
國與國之間都有平衡,你有你忌憚的地方,別人也有別人忌憚的地方,雙方互相忌憚間只能達成一種共識,一種平衡。
但鑽鑽空子也是可以的,只是做得不能太明顯。
就如同在緬甸扶持果敢漢族,就屬於一種鑽空子的行為。
相比之下,華東政府在印度尼西亞的行為就比較奔放了,隨著大量南洋學生從013大學畢業,他們返回南洋之後,便開始了對南洋華人力量的整合行動。
這些年輕人有理想也受過專業的教育,更受過專業的軍事訓練,回到南洋之後便開始對南洋華人進行軍事訓練。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印度尼西亞的華人群體,被荷蘭警察查獲的走私槍支就達到了三批。
印度尼西亞屬於荷蘭人的殖民地,回到印度尼西亞的那些南洋學生敢如此奔放的活動,自然是有恃無恐。
荷蘭就在德國和比利時邊上, 是一個農業國家,國小言輕,並且隨時面臨著德國人的威脅。
在印度尼西亞活動的組長叫許垣,是013大學畢業生中成績最為優異的學生之一,他並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華人宗族,家中殷實富厚,在印度尼西亞比較有人脈。
他的活動很快引起了荷蘭殖民者的注意……
——————
今天十五元宵節,祝同各同學家庭美滿,閤家歡樂。
另外,今天就四千字吧
第一卷 第兩百三十一章 巴達維亞危機
第兩百三十一章 巴達維亞危機
巴達維亞,後世名為雅加達,這是一個港口城市,這座城市自荷蘭人來到東南亞之後,就一直是荷蘭人的巴達維亞公司在亞洲地區的中心,城市也以公司名字來命名。
17…19世紀荷蘭人的東方商業殖民帝國立足於爪哇島,以巴達維亞城為中心。鼎盛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廣闊的商業和貿易壟斷權,向西遠至波斯、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向東延伸到馬魯古香料群島,向北抵達中國和日本。移居到巴達維亞城的中國人,是城市建設的開拓者,蔗糖種植和製作的生產者,還是中國商品的供應者,當地大米和燒酒的經營者,零售商業和沿海貿易的中間人,讓巴達維亞這座城市逐漸發展了起來。
1619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爾斯遜?昆開始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正是他為荷蘭東方商業殖民帝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巴達維亞城正是在他的率領下襲擊和驅趕了萬丹軍隊後建立起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帝國的總部,是荷蘭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基礎。
永久佔領和管理巴城耗費了荷蘭人的巨資和精力。初期,該地人口稀少,缺乏糧食供應,沒有木材建造船舶和房屋,周邊地區是荒涼的沼澤地,罕見村莊人煙,雨季洪水氾濫成災,還常有老虎、野豬、犀牛等出沒,同時四周也面臨當地穆斯林王國的敵視和威脅。荷蘭人從印度科羅曼德爾海岸的石場運來巨石,從東爪哇的扎巴拉砍得柚木,從當地採集珊瑚石,並從中國招募來大批可靠又吃苦耐勞的華工,在廢墟上建立起巴城的雛形。巴城的主要建設工程, 如運河與排水道的挖掘、房屋和港灣的建造、城牆及防護要塞的修築大多由中國人承包興建。華工熟諳制磚和砌磚工藝,令荷蘭人甚為稱道。
為了充實人口,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招攬中國人。在西方殖民者眼裡,中國人以“勤勉”、“愛好和平”、生性“懦弱”而著稱。因此,荷蘭總督用高額工資招引萬丹的中國人,而且對移居到巴達維亞的華商課以輕稅,並獎勵華僑招引同鄉來巴城。當然也採取了一些不體面的手段,比如在中國沿海地區綁架“移民”。這一政策極為成功,中國來的大帆船運來了大量中國移民,中國人一旦獲得能夠自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