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第2/4 頁)
幾個中國學生很好學,他們學習起來非常刻苦,這是當前中國學生身上能夠普遍看到的學習風氣。
不僅這些學生學習起來刻苦,就是工地上的那些沒有文化的工人,他們也在可苦的學習文化。
這也是讓威廉最為感覺到震驚的地方,此時整個中國都沉浸在這種學習熱潮之中,這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整體水平正在快速提升。
在工程開工前,生態保護局的人又來檢查了一番,這才同意開工。
生態保護局是一個成立很多年的部門,並且制定了諸多的生態保護措施,近期生態保護局又在四川劃了一大片生態保護區,主要用於保護大熊貓。
熊貓在這個年代不叫熊貓,而是叫貓熊,或者叫竹熊,還是一個世界所不知道的野生動物品種。
雖然有西方人把熊貓帶回去,但由於路上死了,結果人們不相信有這種動物,認為是作假。
在戴維神甫發現大熊貓的67年之後,捕獲活大熊貓的夢想終於被一位頑強的美國女人實現了。1936年,35歲的紐約女服裝設計師露絲?哈克利斯新婚,丈夫威廉?哈克利斯是一個狂熱的探險家,結婚後兩週就奔赴中國尋找大熊貓。然而威廉還未到達大熊貓產區便病死在上海。露絲當初要求和丈夫同行,被丈夫認為是累贅而遭到拒絕,現在她決心完成丈夫的遺志,在丈夫去世的兩個月的1936年4月啟程前往中國。露絲的探險隊僅有兩個人——她和25歲的美籍貫華人楊昆廷。楊的哥哥曾經參加過羅斯福的兒子的中國探險隊。他們從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達成都,然後進入汶川,在深山老林裡尋覓大熊貓的蹤跡,設定獵捕的陷阱。11月9日,當他們來到一片大雪覆蓋的竹林時(專家考證為汶川縣草坡鄉),聽到一個枯樹洞裡傳出類似嬰兒啼哭的聲音。當楊廷昆從樹洞裡捉出一隻毛茸茸的小動物,遞到已經凍得麻木的露絲懷裡時,她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西方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夢寐以求的大熊貓活體露絲以為這只不到3磅的小傢伙是雌性(後來證明是雄性),便用楊廷昆妻子的名字給她取名“蘇琳”。幸運的露絲知道她得到的東西是何等的寶貴,帶著蘇琳迅速返回成都,隨即乘飛機到上海。但在出境時遇到了麻煩。
儘管西方人已尋求大熊貓半個多世紀,並且知道它是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但直到那時,中國人對大熊貓的瞭解還幾乎為零。獵人可以任意捕獵這種“熊”,政府也沒有任何保護的規定和措施。露絲的麻煩並不在於她捕獲了大熊貓,而是進入中國內地的手續不全,因此不能離境。最後她採取行賄的辦法登上了到美國的輪船,她把蘇琳裝在一個大柳條筐裡,在海關登記表上寫上“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便混出了海關。
露絲帶著蘇琳還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電報早已把訊息傳遍了美國。輪船在舊金山碼頭靠岸時,正是聖誕節的前一天,驚喜萬分的美國人在碼頭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他們為珍貴的客人安排了最豪華的套房,召開隆重的歡迎晚會。蘇琳被送到許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處無不引起轟動。曾經為尋找大熊貓到過中國的羅斯福的兒子西奧多見到蘇琳時,十分動情地說,“如果把這個小傢伙當作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願用我的兒子來代替。”經過激烈的競爭,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得到了蘇琳。人們像潮水似的湧向這裡,最多的一天達4萬人,超過了該動物園的最高記錄。蘇琳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報紙的新聞,商人們爭先恐後的趕製大熊貓形象的產品,時髦女郎身著大熊貓圖案的泳裝招搖過市,甚至一種雞尾酒也以大熊貓為名。露絲和蘇琳的故事成為暢銷書,並搬上了銀幕。
不幸的是蘇琳只活了一年,後被做成標本永久陳列。蘇琳的出現,使大熊貓從博物館走進大眾,她不僅珍稀,而且尤其可愛,一時間成為了全世界的動物明星。各西方大國竟相到中國捕捉大熊貓,從1936年到1941年,僅美國就從中國弄走了9只大熊貓,成都的教會學校華西大學在其中“幫了大忙”。在大熊貓產區呆了20年,有“熊貓王”之稱的英國人丹吉爾?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之間,就收購了9只活的大熊貓,並把其中6只帶到了英國。
二戰期間,倫敦動物園的大熊貓“明”在德機的轟炸下表現鎮定,玩耍自如,成為倫敦市民心目中的戰時英雄。在戰爭最嚴酷的時候,報紙仍然在報道明的生活。明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報刊登的訃告稱:“她可以死而無憾,因為她給千百人帶來了快樂”。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12月,英國人又透過外交途徑,組織了一支20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