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部分(第4/4 頁)
很厚,一般破片根本奈何不了這些飛機。
參與空襲的中華帝國飛機,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飛機被擊落,不少飛行員在飛機墜海前成功跳傘。
美英日聯合艦隊在密集的轟炸以及成排的魚雷襲擊下,有生力量被迅速的消滅,這些有生力量對於美英日來說是寶貴的,這支聯合艦隊幾乎集中了三個國家大部分的海軍主力。
戰鬥進行得無比的慘烈,這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海上戰鬥,美英日聯合艦隊的海軍排水量總噸位超過了280萬噸,這個數字看上去很恐怖,但光是16艘海權級戰列艦的排水量就達到了96萬噸,30艘超無畏戰列艦的排水量也達到了90萬噸。
如果按照當初美國在華盛頓提出的海軍條約,那麼這相當於28個海軍大國的海軍排水量。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和英國都同意日本提出的襲擊中華帝國海軍的原因了。
如此龐大的海軍,光是維持這支海軍就得花費大量的資源,而中華帝國又耍詐,沒有把資源投入到海軍當中去。
如此龐大的海軍已經成為了美英日的一個沉重負擔,因此這支海軍就得發揮出作用,否則就是一堆廢鐵。
加上中華帝國並未建造那麼多的戰列艦,讓美英日以為,擊敗中國海軍只是輕而易舉的事。
畢竟中國海軍是一個後起之秀,而英國、美國、日本海軍都是有豐富經驗的老牌海軍。
只要滅掉了中華帝國的海軍,他們打造的這支龐大的海上力量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滅掉中華帝國海軍之後,相當於中華帝國要想重新涉足海洋,就得投入新的資源打造一支新的艦隊。
同時還可以使美英日在海洋方面把握主動權,這可以確保日本的安全,同時可以確保蘇聯的供給。
美國要放手去當戰爭工廠,首先造出來的東西得能夠運得出去。
如果東西運不出去,那麼這個戰爭工廠將只能自己赤膊上陣了,而且戰場將是美國本土。
可是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面對鋪天蓋地,源源不斷的空襲,美英日聯合海軍開始撤退,再這麼搞下去,整個艦隊都將覆滅,因為很多中華帝國的轟炸機已經返回機場了。加個油、掛個彈,就能再次起飛作戰。
在這場慘烈的空襲中,美英日聯合海軍損失了進一半的海軍噸位,損失比中華帝國空軍還要慘烈。
然而在之前,中華帝國海軍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