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2/4 頁)
多了,連彈藥都快消耗一空了。
這五萬英軍被圍了,英軍其他部隊自然是要來救援的。
在接到求援電報後,緬甸英國殖民總督立即派遣了一支兩萬人的部隊前往支援。
這支英軍部隊走到密支那地區就遭到了一次規模浩大的夜襲,當天晚上有近十個土著師對英軍的營地發起了攻擊。
夜襲進行得非常混亂,混亂中雙方的損失都很大,土著死了近三萬人,而英軍死了近萬人,當英軍被折騰得奄奄一息時,果敢第二師在天亮時對英軍發動了進攻,輕鬆的全殲了這股英軍。
英軍這下沒轍了,英國緬甸總督只能繼續向本土求援。
不過英國緬甸殖民政府當局,也開始嘗試著接觸果敢王國,希望能在這個大英帝國正陷於歐洲戰爭時與緬甸北部的果敢王國取得停火協議,等戰爭結束後再收拾他們。
——————
第二更到
第一卷 第兩百六十九章 緬甸劃界談判
第兩百六十九章 緬甸劃界談判
感謝№1 喬煙、醫生不變兩位同學長期的大力支援。
————
緬甸果敢王國與英國殖民政府的接觸很快展開了,果敢王國向緬甸殖民政府提出,英國必須完全退出緬甸,以讓緬甸人民獨立,才能釋放俘虜的英軍。
英國緬甸殖民政府當局則試圖暫時分界而治,等本土從戰爭中抽出身來時再對果敢王國進行全面反攻。
大好殖民地撒手放棄,這對歐洲殖民國家來說是不可能的。
而這個年代的國際民族獨立主義還不強大,國際資本也沒有開始支援獨立主義,讓殖民地獨立顯得很扯。
不過果敢王國手上的近六千英軍本土士兵俘虜,卻是讓緬甸殖民當局十分猶豫。
當然,獨立是沒門的。
緬甸殖民當局對獨立的訴求一口回絕,而是提出了以傑沙地區為界的要求。
傑沙地區位於緬甸北部,離富庶的河谷地區還有一定的距離,此時的果敢王國的實際控制地域就不止那麼些。
劃界而治,果敢王國也提出了畫界要求,必須以東枝為橫界,從東至西這條橫線以北都屬於果敢王國的地盤,而南部則是英國的。
這條界限對於果敢王國來說沒有變更的餘地,因為只有從東枝畫界,才能獲得緬甸西部的出海港口。
只要有了港口,對於果敢王國本身也好,還是對中國也好,都是一個非常良好重要的一個環節。
有了緬甸的港口,就不用怕馬六甲海峽被封鎖了。
當然,此時中國海軍已經開到了蘇門答臘島的海軍基地,已經準備好了隨時保護馬六甲海峽通暢的戰鬥準備。
不從這一點上考慮,單從交通運輸上來說,西南省份的鐵路只要與緬甸相通,就能很快運到港口,並且向歐洲出口可以減少很長的一段路程,只要交通搞好了,西南經濟的發展就擁有和沿海省份差不多的優勢了。
緬甸殖民政府對果敢王國的這個要求沒有做出回應,不過果敢王國卻是沒有閒著,從河谷繞過山脈後,果敢國防軍和行政人員來到了緬甸東南地區的山區地帶,這片山區地帶以東枝為經濟中心,有半個雲南那麼大,越過國界就是雲南普洱縣。
果敢王國意圖在這裡再建立一個根據地,緬甸東北地區也與中國接壤,這片地區也能夠很容易得到國內的支援。
而且這裡是山區,適合與英軍作戰,英軍要想剿滅在山區裡的果敢國防軍那基本上等於是在說笑話。
此時果敢王國的策略就是先佔領北部和東北部山區再說,然後以這兩片山區倚靠祖國,然後再向緬甸河谷地帶擴張,如此則立於不敗之地。
雲南普洱縣和臨滄縣當局也在果敢王國做出決策後接到了上級的命令,動員人民群眾向緬甸搶修公路,工錢一律優厚。
……
緬甸殖民當局沒有給出答覆,原來是英國政府正試圖用外交手段讓中國出面解決緬甸問題。
英國大使館特派大使朱爾典向中國外交部遞交了一份照會,要求中國政府立即讓果敢王國停止與英國緬甸殖民當局的交火行為,並釋放俘虜。
英國的確沒看錯,果敢王國實際上是一個聽令於中國的武裝集團,不過中國外交部卻表示,緬甸衝突與中國無關,調停不繫中國之責任。
中國就緬甸衝突的一切英國所提出的東西都矢口否認,英國為此毫無辦法,中國此時擺明了是要趁火打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